2025年是灾难性一年?美国大火暴雨、日本暴雪,地球临界点或不稳
2025年是灾难性一年?美国大火暴雨、日本暴雪,地球临界点或不稳
人与自然已经无法共处了吗?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地球将在2.5亿年后重新形成"终极盘古大陆"(Pangea Ultima),届时气温上升、火山爆发以及严酷的气候将使地球不再适合生存,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可能面临灭绝。
这听起来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实际上,极端气候变化背后确实让许多人感到担忧。这是否意味着2025年又将是灾难性的一年?
的确,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剧烈,无论是在哪个季节,都可能引发气候的巨大变化。对人类的威胁正在不断扩大,高温、干旱、暴雨、极寒、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
让我们来看看2025年的情况会如何发展。
气候变化让人防不胜防,自然效应似乎都在失效
从常规情况看,气候变化背后最重要的因素是全球变暖,这是世界公认的。特别是在2025年初,人类再次确认了"史上最热的一年"的转变。世界气象组织综合了世界6国的数据说明,2024年比2023年更热,创造了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数据显示,2024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约1.55℃,这是首个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以上的年份。
2023年虽然也很热,但并没有超过这个1.5度界限,而2024年超过了,这说明全球变暖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相对而言,大部分说明都认为,这可能是短期之中超过1.5度临界点的状态,不是一下就突变了。然而,这样的说明似乎在2025年有所担忧了。
很多人应该知道,在冬季之中发展出了拉尼娜现象,并且NOAA在2月之中指出,其拉尼娜还在继续,虽然接下来预计会减弱,消失,但它的效应是存在的。同时,针对拉尼娜的发展来说,一般情况会导致全球变暖出现"短暂停歇"的情况,也就是"逆转"一下,不会让变暖继续。但实际上大家看到的并不是这样,这样的自然效应在失效一样。
来自欧盟气候监测机在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其2025年1月成为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热1月,全球升温幅度已达1.75℃。数据还显示,过去12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平均气温高出1.61℃。这就是让人非常惊讶的,居然拉尼娜出来了,没有这样的"降温效果"了?的确,这让人有点不可思议,不仅没有下降一点,居然还创造了新高。
当然,常态化是这样说,但这里也要强调一下,那家就是"立春不等于春天来了",这个要分开。2025年又是灾难性一年?
从已经出现的气候状态来看,的确还是有点糟糕,在全球范围之中,出现的气候变化还是相当激烈,比如:
2月下旬,日本本州岛西部多地强降雪天气持续,积雪厚度明显增加,部分地区近5米和4米,这是相当吓人。
美国1月经历大火肆虐,2月又遭暴雨侵袭,如大火问题,其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南加州地区山火吞噬了约233平方千米土地,摧毁1.6万多栋建筑,造成至少29人死亡,保守估计经济损失超过500亿美元——它很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所以,这些都说明了,2025年的气候变化可能有点不同寻常。当然,这也并不是仅限于美国,日本等国,世界其他国家可能也会在未来遭遇极端性的气候变化。
地球气候临界点或不稳固
在全球气候变化之下,气候临界点的问题变得也是越来越不稳固,而且科学家们已通过研究识别了16个气候"临界点",包括:
北极冬季海冰融化;格陵兰冰盖崩塌;巴伦支海冬季冰迅速流失;北方永久冻土迅速解冻;北方永久冻土崩塌;北方森林南部枯萎;北方森林北向扩张;拉布拉多海和亚极地环流崩溃;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撒哈拉与西非季风增强;亚马孙雨林退化;低纬度珊瑚礁消亡;极地外高山冰川消融;南极东部冰盖消融崩塌;南极西部冰盖消融崩塌;南极东部冰下盆地崩塌。
而这些地球的临界点问题,已经在不断出现不稳固的情况。
比如: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问题,这些年一直是热议最多的,不少研究指出了,一旦该环流出现崩塌,就可能出现全气候大变,甚至出现"地球小冰河"的可能性,只不过,它的研究也有争议,有人说没那么快,也有认为很快就会到来。
但终究一点,那就是临界点变得可能不稳固了,一旦这些临界点出现触发,那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就可能造成不可承受的后果。
所以,人类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避免气候"临界点"被触发。
这可以说不仅是在减少气候巨变对临界点的影响,更是在减少人类自己受到影响,此前联合国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峰会上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人类只有一个选择:要么合作,要么灭亡。""这要么是气候团结公约,要么是'集体自杀公约'。"
所以,人类只有一起减少对温室气体减排,才可能减少这些影响,不然人人都难以避开,气候对人类的危机在不断加大,这是看得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