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好书推荐 | 社会学名著译丛
8本好书推荐 | 社会学名著译丛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互动的学科,其经典著作往往能够为人们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本文精选了8本社会学领域的名著,这些书籍不仅代表了社会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社会现象的有力工具。
1.《帝国的政治体系》
[以色列]S.N.艾森斯塔德 著
沈原 张旅平 译
本书是以色列著名社会学家艾森斯塔德的代表作,比较并分析了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乎所有官僚帝国的政治体系,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华帝国、波斯帝国,以及绝对专制时代的欧洲国家等,是古典社会学时期以来第一部进行广泛比较的宏观社会学分析名著。
2.《社会科学方法论》
[德]马克斯·韦伯 著
韩水法 莫茜 译
本书收录了韦伯的三篇文章:《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
它们聚焦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若干哲学论题,进行了深入而严谨的探讨。本书是韦伯论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社会科学方法论领域极其重要的著作。
3.《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
[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 著
何蓉 译
本书系统阐释了马克斯·韦伯关于“经济社会学”这一概念的界定、设想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作者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概括为:从受利益驱动的个体行动出发,在经济分析中引入社会结构因素,并突出了韦伯在探讨经济的社会行动时主张将因果分析和意义理解两种进路结合起来的思想。
作者还条分缕析地阐述了韦伯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澄清了以往韦伯研究中的一些误解,并指出了经济社会学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与方向。
4.《互动仪式链》
[美]兰德尔·柯林斯 著
林聚任 王鹏 宋丽君 译
在此书中,作者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渊源、构成要素、运转机制及其应用。通过互动仪式链模型,柯林斯把微观分析又扩展到了宏观层次,从而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及知识分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5.《污名 受损身份管理札记(修订译本)》
[美]欧文·戈夫曼 著
宋立宏 译
“污名”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归功于戈夫曼。在本书中,戈夫曼将污名定义为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具有的某种令人“丢脸”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其拥有者具有一种“受损身份”。作者分析了蒙受污名者的自我感受以及他们与“常人”间的微妙互动,重点阐述了蒙受污名者在人际互动中进行“信息控制”的各种技巧。
6.《背弃圣约 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
[美]罗伯特·贝拉 著
郑莉 译
作者提出“美国公民宗教”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讨论,这一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了对美国社会和美国宗教的研究。本书是对贝拉关于美国市民宗教观点的一个总结,书中详细讨论了美国社会的宗教维度,剖析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基于的各种神话和宗教源流,并指出了这些做法的缺陷。贝拉认为美国社会正在背离其起初对于社会公正的誓约,并以此作为本书的书名。
7.《符号理论》
[德]诺伯特·埃利亚斯 著
熊浩 高乐田 译
作者受到当时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的影响,以社会学的视角挑战了关于知识的哲学观点的主流看法。埃利亚斯秉承了德国知识哲学的传统,他的知识社会学系列著作是这一系统性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号理论》作为埃利亚斯死后才出版的一本著作,代表了他晚期较为成熟的学术思想。
8.《反思社会学导引》
[法]布尔迪厄 [美]华康德 著
李猛 李康 译
本书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述了布尔迪厄有关知识、实践和社会的理论结构及其学术图景。第二部分展现布尔迪厄在芝加哥大学研讨班上对话的内容,澄清了他的理论研究实践和经验研究实践的要点,并对这两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反思。第三部分是布迪厄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讨班所做的导论性质的发言,在此他强调能产生社会学创造力的一般性倾向,倡导并采纳了一种总体性的自我指涉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