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赴训练营减肥身亡,减重还需专业化评估
男子赴训练营减肥身亡,减重还需专业化评估
近日,一起发生在西安新超减肥训练营的悲剧引发关注。一名男子在参加减肥训练时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这起事件再次将减肥训练营的安全问题推至公众视野。
事件回顾
3月18日,山西林先生向媒体表示,自己的弟弟林某于3月4日报名参加了西安新超减肥训练营。监控画面显示,3月6日,在训练中途休息时,林某被教练叫到第一排。第二阶段训练开始三分钟后,林某突然手离骑行车,栽倒在地不省人事。尽管教练和学员们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但最终林某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减肥训练营的安全隐患
这并非减肥训练营首次发生意外。《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通过裁判文书网查到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2020年5月,一位40岁的女性在天津市蓟州区美速达健身中心组织的减肥营中,因训练不当导致小肠坏死。调查发现,该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教练均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且未配备专业医护人员。
今年5月底,抖音网红博主“翠花”在华阴市一家减肥训练营突然休克离世。虽然其死亡是否与减肥训练营有直接关系尚不清楚,但公开报道显示,“翠花”体重达312斤,BMI高达60.9,属于重度肥胖者,需要制定个体化减重和治疗计划。
疯狂的流量密码
封闭式减肥训练营通常通过高强度运动和饮食限制帮助学员在28天或30天内实现减重目标,费用从1000元到两三万元不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减肥训练营在短视频平台低价引流。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在某头部短视频平台,与“减肥训练营”相关的话题视频播放量已达到约200亿次。
为了吸引眼球,不少减肥训练营通过放大身材焦虑来获取流量。短视频中常见的剧情包括:年轻女性裸辞去减肥训练营挑战两个月减40斤,或者通过“要么瘦、要么死”等极端口号吸引关注。这些内容不仅针对传统意义上的重度肥胖者,还开始瞄准中小体重的女性群体。
行业乱象与监管缺失
上海巅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冯磊指出,目前全国已有近1000家减肥训练营品牌,几乎都在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然而,行业入局门槛低,缺乏统一的准入规范。一些机构在未对学员进行体检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简单粗暴地开展训练,导致近年来出现多起严重事故。
在探访中发现,部分减肥训练营对学员的健康状况缺乏必要的关注。例如,有机构在得知学员高度近视的情况下仍推荐其参加训练营,并承诺30天可以减重8到10斤。这种做法显然忽视了学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专家建议:减肥需专业评估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万燕表示,对于大体重人群而言,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必须进行专业评估,否则可能会引发关节损伤、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潘安则指出,减肥训练营兼具运动健身和医疗双重属性,其性质认定和监管主体尚不明确,需要业内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这起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减肥是一个需要科学规划和专业指导的过程。在选择减肥训练营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机构的资质和安全措施,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专业评估,切勿盲目追求快速瘦身而忽视了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