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非遗黎锦的传承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非遗黎锦的传承之路

引用
新华网
1.
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41208/b907e8b5c6cb44e4b64db9a24ee090ed/c.html


黎族老人在位于海南保亭的槟榔谷文化旅游区展示黎族织锦过程中的绕线工艺(十一月四日摄)。
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太高兴了!这是最完美的结果。”在得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兴奋地说。

日前在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三个中国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转名录程序。这表明中国非遗保护成效显著,并获国际认可。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之一。这种海南黎族在制作衣被用品时使用的纺、染、织、绣技艺,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产品称为黎锦。

“不能让黎族传统技艺失传”是刘香兰最朴素的愿望。今年55岁的她来自海南省五指山市番茅村,13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织锦。

2013年,刘香兰在村里建立黎锦传习所,召集村里妇女一起织黎锦,希望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出一份力。次年,她成立公司销售传统的黎锦服饰,也承接床旗、壁画等其他文创产品订单。

文创产品的涌现也让古老的黎锦技艺焕发新的活力,融入黎锦元素的手提包、书签、桌旗等时尚产品已成为海南热门的伴手礼。

“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力度这些年一直在提升。”刘香兰说,政府对这项技艺的重视也推动了黎锦行业发展,她的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80万元至100万元。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护机制、增设非遗工坊、建设产业联盟……近年来,海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黎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队伍已从2009年时不足1000人扩大到2万多人。海南100多所中小学也开展了这项技艺的实践课,6个市县建成了5个黎锦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看来,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付出大量努力,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走入米兰设计周,走上巴黎时装周秀场,在马耳他、德国和保加利亚举行巡回展……近年来,这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也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让黎锦成为海南的靓丽文化名片。”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说,这个正在加快自贸港建设、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省份,将持续健全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体系,不断提升保护传承水平。

包括最新列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内,中国目前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