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盛预警:2025年中国房价或再降25%?深度解析三大转折信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盛预警:2025年中国房价或再降25%?深度解析三大转折信号

引用
1
来源
1.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2293345612/88b1ad4c020019m7a?finpagefr=p_104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二十余年高速增长后,正面临历史性转折。高盛在2024年10月22日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房价可能较当前水平下降20%~25%,这一结论引发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市场数据、企业动态与宏观经济背景,尝试以中性视角剖析市场调整的内在逻辑。

市场基本面:供需失衡与库存压力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房库存金额已达93万亿元,相当于GDP总量的70%,远超国际警戒线水平。2024年全年新房住宅销售额9.6万亿元,与当年新增开发投资10万亿元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开发商仍在持续投入,但销售端已显疲态。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未售住宅规模达4000亿元,部分二线城市去化周期超过30个月,供需矛盾成为制约市场的主要瓶颈。

结构性矛盾的多维驱动

  1. 债务链条的持续承压

房地产行业负债总额攀升至59万亿元,头部企业如万科年报显示年度亏损450亿元,民营房企现金流压力更为严峻。高盛测算显示,行业平均融资成本超过7%,部分企业利息支出已占销售额的30%以上,迫使房企通过降价加速回款。

  1. 成本与价格的倒挂困境

2020-2022年高价获取的土地项目面临定价难题。以长三角某地王项目为例,楼面价3.8万元/平方米,当前周边房价已跌至4.2万元/平方米,扣除建安成本后几无利润空间。这种“降价即亏损、不降价难周转”的困境在重点城市普遍存在。

  1. 人口与需求的结构性转变

尽管2024年人口出生率出现50万的小幅回升,但全年总人口仍减少超百万,叠加结婚登记量同比下降20.5%,导致刚性需求持续收缩。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首次购房者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29岁推迟至2024年的34岁,购房决策周期延长至9个月。

市场调整的路径推演

高盛预测模型显示,2025年房地产销售额可能降至8万亿元,同比下降15%,房价中枢下移25%的预测基于以下机制:

  • 价格弹性效应:当前价格每下降1%,去化周期可缩短0.8个月,但需警惕“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强化
  • 政策托底空间:地方政府已释放的购房补贴、利率优惠等政策,预计可缓冲约5%-8%的降幅
  • 行业出清速度:Top50房企中已有12家启动债务重组,市场集中度提升可能加速价格体系重塑

值得关注的是,房价下跌可能引发家庭资产负债表重构。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达77%,若房价下跌20%,约15%家庭的净资产将转为负值,这或将推动消费结构向汽车、教育等领域迁移。

长期趋势:L型复苏的底层逻辑

高盛预计2027年后市场进入平稳期,年均波动收窄至±2%,这种L型复苏路径的支撑因素包括:

  1. 城镇化质量提升: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的“新市民”住房需求,预计每年释放约800万套租赁住房需求
  2. 资产配置多元化:房地产在居民金融资产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85%降至2024年的78%
  3. 政策框架转型:保障性住房建设、REITs扩容等长效机制逐步替代短期刺激政策

结语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本质上是经济转型期必然经历的出清过程。价格回调既反映了库存压力与债务风险的释放需求,也为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对普通家庭而言,需重新审视房地产的资产属性;对投资者来说,关注城市更新、存量运营等细分赛道可能比押注房价反弹更具现实意义。市场的阵痛期或许漫长,但也是构建新平衡的必经之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