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佛教的时空观
《直指》——佛教的时空观
佛教的时空观与现代天文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三千大千世界到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的概念,与现代科学中的行星系、恒星系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佛教宇宙观的独特魅力。
在佛教的法界观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也是无始无终的。所谓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无有穷尽等,皆不可思议。前面我们只说了下三千佛的大概,其实十方三世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故从空间来说,十方皆有佛;时间来说,三世乃至百千万劫前与尽未来际都有佛应世,所以佛说十方三世如恒河沙数的诸佛。时间近的,譬如刚过去的迦叶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未来将补处佛位的弥勒佛等等。空间上,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以外,还有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等,现在都住世说法,度化众生。在无尽法界虚空中,有无量这样的诸佛国土,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只是其中的一个佛国土。那我们释迦牟尼佛所度化的佛土,有多大呢?可不只是这个地球这么大。我们要知道,一位佛的教化国土,称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三千个大千世界,才称之为一个佛土。
那一个大千世界又有多大?
按佛教须弥山理论的说法,据资料记载:一日月绕一须弥山,外围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须弥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两段,下段分为四层,第一层名坚手天,第二层名持鬘天,第三层名恒憍(亦译常放逸)天,皆为四天王所统帅之夜叉神所居,属于鬼道类,非天道所摄,一说第三层之上还有日月星宿天,为日月星宿诸神所居;第四层为四天王天,与日月在一水平面上。须弥山顶为忉利天,此天与四天王天皆地居,忉利天以上为空居(天宫在虚空中),依次为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等四天。六欲天之上覆一初禅天,与六欲天之下的人道等五道众生所居住的世界,为一“小世界”,乃宇宙中最小的世界单位。一千小世界之上覆一二禅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之上覆一三禅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之上覆一四禅天,为一“大千世界”,为宇宙世界海中基本的独立世界单位。一大千世界为三个千数相乘,故称“三千大千世界”,总计约有百亿日月,亦即百亿个小世界。在小乘说法,一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一佛刹”),即一佛所教化的范围、所居净土。在大乘则说,大千世界之上还有“世界种”,为梯形,分二十层,每层皆有无量微尘数大千世界,无量微尘数世界种组成一“世界海”,为一佛净土,在宇宙中有无量无数的世界海。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小世界所构成,而一个小世界范围,是以一个日月所照的天体系统为界。以现代天文科学的分法,一个小世界指的是一个行星系,如同我们现在的太阳系;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这相当于现代科学所指的一个恒星系了,如同银河系(佛法里有时说的三千,往往是比喻用的,不一定是实数,是比较多的意思)。
佛在《起世因本经•阎浮洲品》说:“如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原注:“梵语周罗,隋言髻也,外国人顶上结少许长发为髻。”)佛在说到我们这个小千世界形状时,还特别指出,所在的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也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跟天文学里描述的银河系几乎一模一样。
再进而推之,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这概念那相当于现代科学所说的超星系团。再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为一个“大千世界”,这相当于现代科学指的总星系范畴了。三千个“大千世界”,称其为“一佛国土”, 这概念就算到于今也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天文数字。然而在三千年前的古文明时期,佛当时是如何能说出这么超前和深邃的知识体系的?
我们每当看到佛法里的时空概念,讲空间就以世界为基础计量单位,讲时间就以一个宇宙的成住坏空的时间——劫为单位,比如说,在佛经里“去此西方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的空间概念,和如“恒河沙等无量阿僧祗劫”的时间概念……
这说明了什么?我们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有要承认身为凡夫之知见的狭隘,和感叹佛法智慧之不可思议的感觉?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佛教教主,示现千百亿化身,于娑婆世界的无量国土世间,救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