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翅目昆虫中的细腰亚目:形态特征、生理结构与生态作用
膜翅目昆虫中的细腰亚目:形态特征、生理结构与生态作用
膜翅目昆虫中的细腰亚目是昆虫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包括了蚂蚁、各种蜂类等。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一有趣的昆虫类群。
膜翅目—细腰亚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细腰亚目(学名:Apocrita)是昆虫纲膜翅目中最重要的亚目,包括大多数现生的膜翅目物种,例如蚂蚁和各种蜂类,相对而言广腰亚目的种类要少得多。这两个亚目的昆虫大多有膜状透明的翅膀,细腰亚目昆虫的第1和第2腹环(abdominal ring)之间有一个非常细的部位,这个蜂腰使得细腰亚目成员的腹部非常灵活。
今天已知约有十万个属于细腰亚目的种,估计实际上的数目还要多得多。其中最小的缨小蜂只有0.14毫米大,最大的黄蜂可以超过5厘米。细腰亚目昆虫的翼展从1到100毫米不等。
形态特征
腹部基部收缩成细腰状或延长成柄状,腹部为并胸腹节。幼虫无足。本亚目多为寄生性或捕食性,很多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根据足的转节数及产卵器构造分为锥尾组与针尾组两大类。
胸部与腹部联接处缩小成腰状,其腹部第1节并入胸部成并胸腹节,因而胸部似为4节。口器有咀嚼式及嚼吸式二类。具翅两对,翅脉较复杂如姬蜂、蚁、青蜂、胡蜂等科;也有翅脉较退化的,如小蜂、瘿蜂、细蜂、螯蜂等科。按产卵器外露或缩入体内,将该亚目分为锥尾组与针尾组。幼虫无足,食性各异,有寄生性捕食性及植食性。成虫主要取食花蜜、昆虫或动物体液以及植物。该亚目的种类及数量众多,在抑制害虫发生时具有重要作用。
生理结构
与广腰亚目不同的是细腰亚目的昆虫有一个特有的蜂腰。熊蜂也是有蜂腰的,只不过它的蜂腰被其绒毛遮住了。这个蜂腰实际上并不是胸和腹的间隔,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它是腹部的一个细长的部位,腹部的第一个环被压入了胸部。
细腰亚目的昆虫数量众多,它们不但从生活方式上各不相同,而且从形状上也多种多样。它们的翅膀是膜状的、而上面由脉络分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大格子,在煽动时方向总是对称的。这些翅膀往往通过边缘结构相连。一些科和许多种的翅膀(比如蚂蚁中的工蚁)完全退化了,但是蚂蚁的蚁后和雄蚁还有翅膀。
其它特征有两只大的复眼(上千长的视细胞)和三只单眼。咀嚼式或舔吸式的口器。膜翅目是全变态类昆虫中唯一有产卵管的昆虫,其中许多细腰亚目昆虫的产卵管演变为一根螫针。
细腰亚目的社会形式有单个生活、寄生、群居和社会性生活。
细腰亚目的幼虫没有脚,如同蠕虫,行社会性生活的细腰亚目昆虫往往会抚育它们的幼虫。
许多细腰亚目的昆虫的产卵管演化成了一根带毒的螫针。在这里有锥尾组(Terebrantia)和针尾组(Aculeata)之分。后者包括黄蜂、蜜蜂和大黄蜂等。
益害
幼虫蛴螬状,有的寄生于其他昆虫体,有的捕食其他动物,或吃植物。本类的鉴别特征是成虫腹部的基部收缩。成虫主要吃植物,但有的寄生或重寄生(即取食寄生在其他昆虫体上的昆虫)。
尽管有些种类(如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为害作物,但大多数种类对人有益。如蜜蜂总科(Apoidea)的种类为各类重要经济植物授粉;蜜蜂(honeybee;蜜蜂属〔Apis〕)酿蜜;有许多寄生在害虫体上,如姬蜂(ichneumon)、小蜂(chalcid)、金小蜂(pteromalid)、环腹蜂(figitid)、旗腹姬蜂(ensign wasp)和肿腿蜂(bethylid)。
腹部基部紧束成细腰状。或延伸成柄状,腹部第1节并入胸部。足转节1或2节。后翅最多只有2个基室。根据雌虫产卵器的形态和着生情况,又可分为针尾部和锥尾部两大类群。
锥尾部(Terebrantia)包括姬蜂总科、小蜂总科、瘿蜂总科和细蜂总科等。锥尾部昆虫的身体一般都很小,通常只有1-2毫米左右,但却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是重要的农业病虫害损害生物。
针尾部(Aculeata)包括胡蜂总科、蚁总科、土蜂总科、蛛蜂总科、青蜂总科、泥蜂总科和蜜蜂总科等。针尾部昆虫具有多样化的生物分类学特征和行为特征。此部昆虫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身体中央下方有发达的蜿蜒形的“针”(Aculeus),即毒腺针。毒腺针在绝大多数种类中为雌蜂的卵巢的二次生殖器,主要用于保护蜂巢。一些物种有毒的针可以用于自卫和攻击。
分布范围
本亚目包括茧蜂、姬蜂、小蜂、瘿蜂、胡蜂、泥蜂、蚁和蜜蜂等几乎包括全部寄生的膜翅目昆虫以及其他少数种类。细腰亚目包括膜翅目中演化最高级的种类,共数千种,遍布全世界。
下属下目
针尾下目(Aculeata)
寄生蜂下目(Parasit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