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听音乐养五脏 五音疗疾理论——“土音养脾”改善消化系统
《黄帝内经》听音乐养五脏 五音疗疾理论——“土音养脾”改善消化系统
音乐和药物早有渊源,“乐”的繁体字是“樂”,而“药”的繁体字是“藥”。“樂”字上部加一些草,就变成了“藥”。中医五音疗法,蕴含着中国特色文化的传统乐理知识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知识。中医理论认为“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微动心、羽动肾”。
“宫音养脾”,入脾胃之经。主理脾胃的健康。主要调节消化系统,对增强肌肉能力、口唇等也有滋养作用,具有养胃、滋补,以防治胃寒、上火、精神疲劳。
脾与宫音的关系
五行对应:脾属土,在音为宫。情志对应:在志为思。
宫音对脾胃的疗愈作用
宫音的特性:宫为长夏之音,属土主化,声浊而重。相当于简谱中的“1”,旋律敦厚平稳,给人以温暖踏实的感觉,如同大地般承载万物,具有“土”之特性。
疗愈作用:宫音能够调和脾胃之气,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气血生化,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常听古埙、古琴、古筝等乐器演奏的宫调式乐曲,有助于健脾和胃、增强食欲。
长期的暴饮暴食、五味过重、思虑过度等都会让脾胃产生不适,腹胀、便稀、肥胖、口唇溃疡、面黄、月经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宫下垂都是常见的症状。
- 最佳聆听时间:在进餐时,以及餐后一小时内欣赏,效果较好。
足太阴脾经主治脏腑病症;足阳明胃经主治胃肠病及头面部疾病。
推荐音乐(古埙类)
《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画心》《月夜风清》、古埙:《神话》、《问佛》、《幽谷》、《西溪烟雨》、《天地作合》《千年风雅》、《菩萨蛮》、《一念千年》、《千年》、《泼茶香》、《雪落下的声音》、《大鱼》、《贝加尔湖畔》、《流水》、《水寒烟》、《故土》、《月夜》、《梅花泪》《幽谷》、《别离》、《老酒》、《空山静》、《鸿雁》、《天空之城》、《穿越时空思念》、《东风破》、《禅韵》、《青花瓷》、《一剪梅》、《埙潇合鸣》、《埙颂》、《思美人》、《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乐魂》、《尘》、《归来》、《星河叹》、《樂夜》、《渡红尘》、陶埙《风姿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