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燕历史沿革:从慕容皝建立到前秦灭亡
前燕历史沿革:从慕容皝建立到前秦灭亡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人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至慕容儁正式称帝建国,其国号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
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遂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1.慕容前史
魏晋之际,鲜卑慕容氏自辽西迁到辽东北。
晋武帝太康四年(283),慕容部鲜卑初代酋长莫护跋(慕容焉)孙子慕容涉归死,弟慕容耐篡夺政权,慕容涉儿子慕容廆逃亡。
太康六年(285)部众杀慕容耐,迎慕容廆继位。太康十年(289)受西晋封为鲜卑都督。294年,慕容廆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
307年前后,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西晋中原政权覆灭后,慕容廆得汉族士人辅佐,以大棘城为中心据有辽水流域,受东晋官爵。
333年,慕容廆病逝,慕容皝继位。皝,字元真。334年,皝弟慕容仁自称平州刺史、辽东公。割据辽东。初慕容仁与慕容昭谋叛,事泄,慕容昭被赐死,一时间效忠慕容皝者纷纷降慕容仁,不久即尽有辽东,段部鲜卑首领段辽及其他鲜卑部落皆与慕容仁遥相呼应,而慕容皝仅据有今辽西走廊一带,自此慕容部分裂为二,相互攻击。336年,慕容皝大举伐慕容仁,自渤海岸踏冰而行,前进三百馀里,慕容仁仓促应战,部将阵前倒戈,遂被擒,为慕容皝赐死。慕容仁的辽东公国灭亡,慕容部重归一统。
2.正式立国
337年,慕容皝自立为燕王。慕容皝即燕王位,实行大赦。十一月,追尊武父宣公慕容廆为武宣王,母段氏为武宣后。又立夫人段氏为王后,册立世子慕容儁为王太子,效仿魏武帝、晋文帝辅政故事。
东晋因为形势,破例封为燕王,燕国名义上类似晋朝的异族王诸侯国,但燕国拥有绝对治国权,有异晋朝的同姓王藩国,实际充当着一个异族强臣。
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定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东破夫余及高句丽,攻灭宇文部鲜卑及夫余,成为辽西唯一的武装势力,为慕容儁入主中原打下基础。
348年慕容皝死,子慕容儁继位。儁,字宣英,小字贺赖跋。349年进攻后赵,夺得幽州,迁都到蓟。
3.挺进中原
350年,原后赵大将军冉闵据邺(今河北临漳县),自立为帝,国号大魏。慕容儁二年初;燕辅国将军慕容恪等攻占中山。慕容儁元玺元年正月,冉闵攻取后赵襄国;三月,求食于常山、中山各郡,欲图幽州。前燕占领后赵幽州后,继续南进图据中原。四月,冉闵将与燕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建议: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宜且避之;待其骄惰,然后进击可胜。冉闵不纳。遂移军安喜。慕容恪随即引兵而至。冉闵引军趋向常山,慕容恪率军追至廉台,两军交战10次,燕兵皆败。
冉闵素有勇名,所部将士精锐,燕军畏惧。慕容恪于阵前激励将士,指出冉闵有勇无谋,其军饥疲难用,定可击破。冉闵以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慕容恪采纳参军高开之策,急派轻骑截击之,然后佯败诱敌至平地,并将燕军分为三部;自率主力加强中军,选善射者5000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主力进击。冉闵恃勇轻敌,果然中计,直突燕军中部铁马方阵。燕军侧翼部队即从两面夹击,大败冉闵军,斩7000余人。冉闵突围东走,坐骑忽死,被俘。燕军进屯常山。慕容恪廉台获胜后,燕王适时派辅弼将军慕容评、中尉侯龛率军1万进攻魏都邺,魏大将军蒋干一面致书前燕,表示投降,又派人向东晋求救。五月,燕王派广威将军慕容军等率步骑2万增援慕容评攻邺。六月,东晋壮士100余人入邺助守,蒋干率军5000及晋兵出城迎战,被慕容评击败,战死4000人,其余退回城中。八月,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出降。燕军克邺,蒋干等弃城而逃,冉魏遂灭。慕容儁随着取代冉魏、称雄关东而极大化,终于脱离晋朝并称帝中山,制同东晋。
曾有人在华山得玉版文,云“岁在丁酉,不绝如线,岁在壬子,真人乃见”,正如天书所言,晋穆帝永和八年十一月慕容儁在中山称帝,建年号为“元玺”,抛弃东晋旗号。
352年击败冉魏,占有河北,随后,慕容儁乃抛弃东晋旗号,自称燕皇帝。357年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县)。
慕容儁自恃强盛,358年慕容儁下令全国州郡检查户口,每户仅留一丁,此外全部徵发当兵,拟拼集150万大军以灭东晋、前秦以统一天下。
360年正月,慕容儁在邺检阅军队,但随即逝世。
4.中期政治
360年,慕容儁死,十一岁太子慕容暐继位,儁弟太原王慕容恪辅政,后慕容恪阻止了宫廷的内讧。暐,字景茂。从360年慕容恪辅政到367年病死期间,为前燕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
前燕建熙二年(361)以前燕河内太守吕护倒戈反覆为导火索,前燕与东晋在中原展开了连绵的战事。前燕建熙四年(363年),前燕全面的攻势开始发动,四月,慕容忠攻荥阳,东晋荥阳太守逃到鲁阳。
前燕建熙五年二月(364),前燕李洪开始略地河南,四月,前燕攻许昌、汝南、陈郡,徙上述三地万余户幽州,遣镇南将军慕容尘屯许昌。七月,太宰慕容恪亲自领兵攻打洛阳,东晋洛阳守军战败逃离。
前燕建熙六年三月(365),前燕攻克洛阳。这一系列的战役后,前燕从东晋手中获得了中原的控制权。但东晋仍然不放弃收复失地的计划。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引发了著名的枋头之战。
建熙十年四月(369),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前燕,诸将都无法抵抗晋军,并在七月进驻枋头。当时慕容暐及慕容评皆大惊,想逃回故都龙城避难。慕容垂于是请求让他出战。慕容暐于是让他接替慕容臧为南讨大都督,率慕容德等五万兵出战,又请黄门侍郎封孚、司徒左长史申胤及尚书郎悉罗腾从军。
桓温当时以降人段思为响导,悉罗腾与晋军接战,生擒了段思;接着桓温派李述进攻,又被悉罗腾所败,李述战死,晋军士气于是下降。同时慕容德等又至石门阻止晋军开通漕运,豫州刺史李邽又断晋军粮道,桓温屡战不利,粮食又不足,终于九月循陆路撤军。当时诸将打算立刻追击,但慕容垂以晋军初退,必定严加戒备,以精锐军队断后,于是打算迟点才追击,待晋军乘追兵未至而加速行军,令兵士筋疲力尽时才进攻。慕容垂因而率领八千骑兵尾随晋军,发现桓温果然在看不见追兵后加速。数日后慕容垂下令进攻,骑兵于是加速,于襄邑赶上晋军,配合慕容德所率埋伏在襄邑的伏兵夹击桓温,击败晋军,杀三万人。桓温只有收拾残军南退。
5.前秦灭燕
自建熙八年(367)慕容恪死后,庸贪的上庸王慕容评辅政。前燕开始走下坡路。少帝慕容暐的叔叔吴王慕容垂在击败桓温的战役中立下大功,然而他却被辅政的慕容评所猜忌。慕容垂被逼无奈,与妻段氏、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楷及兰建、高弼等西奔前秦。前秦天王苻坚得知慕容垂来奔,十分高兴并亲自迎接,以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
苻坚早就想消灭前燕,一直忌惮慕容垂,如今最大劲敌已经投诚,苻坚遂开始讨伐前燕的计划。前燕军团起初并未处于下风,但由于当权的慕容评为人贪鄙,致使军心离散,结果前燕15万主力部队被王猛所率领的前秦军歼灭。苻坚趁势率10万军队包围前燕的首都邺。370年十一月,慕容暐逃出邺城,试图返回辽东的根据地龙城,中途被前秦军抓获,前燕灭亡。
6.君主列表
前燕 (334年-370年)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统治时间 | 年号 |
---|---|---|---|---|
高祖(慕容儁追谥) | 武宣皇帝(慕容儁追谥) | 慕容廆 | 285年-333年 | 无 |
太祖(慕容儁追谥) | 文明皇帝(慕容儁追谥) | 慕容皝 | 334年-348年 | 无 |
烈祖 | 景昭皇帝 | 慕容儁 | 349年-360年 | 无年号 349年-352年元玺 352年-357年光寿 357年-360年 |
幽皇帝(慕容德追谥) | 慕容 | 360年-370年 | 建熙 360年-37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