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微讲堂:人际交往中的近因效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微讲堂:人际交往中的近因效应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79346712_121123863/?pvid=000115_3w_a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在人际交往中,这一效应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知?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为您解析近因效应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1957年,心理学家A·卢琴斯根据实验首次提出。实验证明,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例如介绍一个人,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

当沟通者提出两个以上不同的论据(刺激物)时,认知者产生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1960年,心理学家J·怀斯纳的实验证明,这时取决于认知者的价值观念,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依附于主体价值选择和评价。如果提出的论据不是当场依次提出,而是间隔了较长时间,那么近因效应发生的机遇则更大些。

1964年,心理学家C·梅约和W·克劳克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认知结构简单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认知结构复杂的人,容易出现首因效应。有关的学者还指出,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起较大作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

人际交往启示

1.对于自我印象的形成和维持,我们需要知道要保持一直以来的良好形象,尤其是面对我们熟悉的人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次的交往都得认真地对待,而且要做到很好地控制自我的情绪,避免自己一次出格的行为很可能会毁了之前的所有付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