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样控糖患者寿命延长8年?听专家讲早期治疗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样控糖患者寿命延长8年?听专家讲早期治疗策略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C069S8K0514ACVH.html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挑战之一。根据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ICMR)的数据显示,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指标控制情况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普遍偏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尽早干预以延缓恶化,如何进行糖尿病日常的管理,成为了我们早期控制好血糖所需要关注的话题。

在2024年9月10日于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60届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年会上,K. Khunti教授以“Benefits of early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为题进行了分享。本文将分享K. Khunti教授讲课的精彩内容。

早期血糖控制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一项涵盖33个国家、超过15000名患者的研究显示,尽管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上升幅度有所减缓,微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却从18%增加到了30%,这凸显了改进微血管并发症管理的必要性。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长期随访数据揭示了从诊断初期就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这些数据显示,在长达44年的时间内,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微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等与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的风险(图1)。

图1:来源于授课课件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血糖控制措施,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长期健康。

克服治疗惰性并联合多因素控制,能延长八年的寿命?

治疗惰性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指的是在适当的时候未能推进治疗或降低治疗强度。这种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有一项全球的数据显示,当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7%时,医生通常会等待大约两年的时间才开始第二种疗法。当患者使用两种疗法时,等待大约六年后才会使用第三种疗法。

但Laiteerapong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若延迟血糖控制,死亡率显著增加:等待六年可能导致死亡率增加54%,等待两年则增加36%(图2)。这提示我们治疗惰性不仅延长了患者达到治疗目标的时间,而且增加了他们患上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

图2:来源于授课课件

为此,K. Khunti教授指出,为了克服治疗惰性,需要采取多因素控制的策略。这意味着不仅要控制血糖水平,还要同时控制血脂和血压等其他风险因素。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Steno-2研究显示,通过控制多种风险因素,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了约60% 。
  • 一项长达21年的研究显示,通过控制多种风险因素的控糖方式能延长8年寿命。
  • 研究表明,三联疗法能在六个月内将HbA1c从基线9%降至6%以下,并且这种较低的HbA1c水平可以维持长达4年。

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疗效

教育和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他们的病情,学会如何自我监测血糖水平,以及如何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有效的自我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满意度,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K. Khunti教授指出,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计划(DSME)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它能降低HbA1c水平、提高糖尿病知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体重和心血管风险,以及提升治疗满意度。尽管DSME具有巨大的潜在益处,却常被忽视。

在英国,一项成本效益高的随机对照试验已成功实施,通过教育显著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证明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图3)。这种模式值得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图3:来源于授课课件

小结

2型糖尿病的管理关键在于早期干预、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开始治疗、采用综合疗法,并强调个体化治疗。教育、自我管理培训、心理支持和定期医疗随访是重要的干预措施。这些策略有助于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长期健康益处。

参考文献:

[1]Arnold SV, Khunti K, Tang F, Chen H, Cid-Ruzafa J, Cooper A, Fenici P, Gomes MB, Hammar N, Ji L, Saraiva GL, Medina J, Nicolucci A, Ramirez L, Rathmann W, Shestakova MV, Shimomura I, Surmont F, Vora J, Watada H, Kosiborod M. Incidence rates and predictors of microvascular and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e longitudinal global discover study. Am Heart J. 2022 Jan;243:232-239.

[2] Adler AI, Coleman RL, Leal J, Whiteley WN, Clarke P, Holman RR. Post-trial monitoring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intensive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extended from 10 years to 24 years (UKPDS 91). Lancet. 2024 Jul 13;404(10448):145-155.

[3] Khunti K, Gomes MB, Pocock S, Shestakova MV, Pintat S, Fenici P, Hammar N, Medina J. Therapeutic inertia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Diabetes Obes Metab. 2018 Feb;20(2):427-437.

[4] Laiteerapong N, Ham SA, Gao Y, Moffet HH, Liu JY, Huang ES, Karter AJ. The Legacy Effect in Type 2 Diabetes: Impact of Early Glycemic Control on Future Complications (The Diabetes & Aging Study). Diabetes Care. 2019 Mar;42(3):416-426.

[5] Gaede P, Lund-Andersen H, Parving HH, Pedersen O. Effect of a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on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08 Feb 7;358(6):580-91.

[6] DeFronzo RA, et al. 52nd EASD Annual Meeting 2016, Munich, Germany; Abstract and poster presentation 794. Available at: www.easdvirtualmeeting.org, last accessed 01 March, 2017

[7] Steinsbekk A, Rygg LØ, Lisulo M, Rise MB, Fretheim A. Group based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compared to routine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BMC Health Serv Res. 2012 Jul 23;12:21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