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周期表:以钛元素为例的详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以钛元素为例的详解
过渡元素
钛(Ti)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其原子量为47.870 g/mol,具有22个电子和22个质子,中子数为26。
电子排布图
性质
- 原子序数:22
- 英文名称:Titanium
- 化合价:+3、+4
- 密度:4.54
- 周期:4
- 族:IVB(第四副族/钛副族)
- 物态:固体
简介
钛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金属光泽等特点。它耐湿氯气腐蚀,主要特点是密度小、机械强度大且容易加工。钛的塑性与其纯度密切相关,纯度越高,塑性越大。钛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不受大气和海水的影响。然而,钛在干氯气中不稳定,即使在0℃以下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剧烈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并进一步分解为二氯化钛,甚至可能燃烧。只有当氯气中的含水量高于0.5%时,钛才能保持稳定。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最早由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创立,经过多位科学家的修订完善,形成了现代的周期表形式。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每种元素都有一个与原子核内电子数目相等的编号,称为原子序数。
周期表的排列规则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周期),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族)。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和16个族,其中7个周期分为短周期(1、2、3)、长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16个族分为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一个第ⅧB族和一个零族。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其原子结构特征,还揭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在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们利用周期表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