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阳明:心外无物,人活一世,到底是为了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阳明:心外无物,人活一世,到底是为了什么?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2J65MB0548QQMY.html

人活一世,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永恒的人生终极问题。在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中,王阳明的解答独树一帜——人活一世,是为了心安。

格心安,向内求

"致良知"是王阳明晚年提出的重要思想,也是阳明心学的最高概念,被视为世界的本源和生命的最高境界。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都应当通过"致良知"来实现生命的至高价值。

在《别诸生》一文中,王阳明写道:"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他认为,"良知"是"圣学"的终极心法。在阳明心学中,一切的格物,都是格心安。"向内求",意味着遇到任何事都要问内心的良知。想要听到良知的声音,便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心外无物,心即理

阳明还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一切方法都在心中,一切修炼只为良知。在阳明心学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将几件事看成一件事,王阳明认为圣人的学问只是个格物学,格物学只是个致良知。

知和行是一回事,心和理是一回事,格物和致知是一回事,甚至格物和平天下也是一回事。在《寄薛尚谦》一文中,王阳明写道:"但知得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人皆有良知

王阳明在《传习录·陈九川录》中提到:"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就算是贼,也有良知,要不你试试喊他贼,他还不高兴呢。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日课21天》的作者度阴山总结道:"人皆有良知,但有些时候,别人的良知未必向你展现。"比如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人,也许对待儿女、伴侣或父母时存有人性的一面。良知是与生俱来的,在阳明心学的世界观中,世上只有拥有良知的人和没有良知的"非人",没有绝对的善人和恶人。

总的来说,王阳明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追逐,而在于内心的觉醒。愿我们都能找到让自己心安的事情,并为之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