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草莓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草莓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其种植对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草莓生产所需的土壤质地、酸碱度、水分和温度等关键环境因素,为草莓种植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草莓生产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农业区域。其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草莓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标准。
土壤质地
草莓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我国南方,北方的一些草莓产区既有在壤土,沙壤土上种植成功的,也有在粘土,沙土上种植成功的经验,但草莓最适宜栽植在土质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水通气性良好,质地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一般来说沼泽地,盐碱地不适宜栽植草莓,这类土壤只有通过多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后才能栽植草莓。
土壤酸碱度(PH值)
土壤的pH值在5-8范围内,草莓根系及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但草莓最适合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5.5-6.5,pH值小于4或大于8.5时,会出现生长障碍。在酸性土壤中,草莓根系表现粗短、弯曲、先端花黑、侧根萌花少、根系吸收作用受阻。草莓对土壤碱性很敏感,在无灌溉的干旱地区,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种植草莓。
水分
草莓根系要求土壤有充足的水分和良好的通气条件。由于草莓根系分布浅,叶面蒸腾耗水量大,花絮果实的生长发育也需消耗大量水分,据测定促成栽培的草莓从9月25日到次年的5月15日,每株草莓的吸水量约为15L。在缺水时根系生长受阻,老化加快,吸收能力减弱,严重时干枯死亡。土壤缺水还会提高土壤盐的浓度,而导致根系中毒,发黑死亡。因此草莓根系对水分的要求很高,耐干旱能力差,栽培草莓的土壤一年四季需保持湿润状态,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通气性不良,根系呼吸作用及其他生理活性受阻,加初出生根木质化,易感染根腐病。萎蔫病而死亡,江南地区6~7月份高温梅雨期常出现这种情况。草莓喜湿不耐涝,灌水时,一般小水勤灌,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草莓不同发育阶段需水情况不同,秋季定植苗时要供应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开花期对水分敏感,要求空气湿度40%-60%,果实发育期需水量最多,果实膨大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土壤水分充足时,果实膨大快,有光泽,果汁多。果子接近成熟时适当控水,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可提高糖度,硬度和着色。匍匐茎大量发生期需水较多,只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形成大量根系发达的匍匐茎苗。花芽分化期适当减少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65%为宜,促进花芽分化的形成。入冬前灌足封冻水,有利于草莓苗安全越冬。
温度
草莓根系对温度的要求,气温高低温低时,会使根系过早变黑而失去功能,原因是地上部温度较高,蒸腾和呼吸作用都较旺盛,但由于地温较低,根的生长,吸肥,吸水能力相对较差,肥水的供应不足影响了地上部生长,地上部生长较差又反过来影响根系,使根的活动能力更差。所以在低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高垄地膜覆盖,采用滴灌而避免漫灌等方式都是提高低温的有效措施。
草莓花在平均气温达10度以上时既能开放,温棚和大棚栽培,早上花瓣儿即张开,数小时候后花药开裂,露地栽培情况下,温度,湿度适宜时,早晨开花后花药能马上开裂,晴天,气温高,空气干燥,发粉容易传播,授粉受精的临界温度为11.7度,适宜温度为13.8~20.6度,发粉花芽25度到27度为最好,20度到35度时也能有50%的花粉发芽。花期温度较低,花瓣不能翻转,花药开裂,迟缓,低于10度或高于40度气温影响授粉受精,导致畸形果。南方温棚地区塑料大棚里你绝对不能超过4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