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口苦】口苦长期不止,用这几个中成药调节脏腑寒热阴阳,口苦很快就彻底好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口苦】口苦长期不止,用这几个中成药调节脏腑寒热阴阳,口苦很快就彻底好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6/21/54452300_1147705873.shtml

口苦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许多人受其困扰,也有许多人觉得微不足道,但这一症状很可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在中医理论中,口苦不仅仅是一种口腔不适,更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一、口苦就是肝胆湿热?

一说到口苦,很多医生就会说,小伙子你熬夜太多了,肝火旺,湿热生,这是肝胆湿热引起的。

中医认为,肝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若肝胆功能失调,湿热内生,胆汁上溢于口,则见口苦。这类患者也常伴有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小便黄赤的症状。遇到这种典型患者,大部分医生会推荐他们吃龙胆泻肝丸这个中成药。

当然对于平素体质健壮,单纯实热、湿热重的患者服用这个药是好使的,但我们很少给患者推荐这个药,因为临床上我们遇到的大部分患者都是虚实错杂,吃凉药容易伤脾胃,吃热药又容易上火,这类口苦患者,不是单纯用苦寒药“败火”就能解决的。

二、脾不升,胃不降,湿浊内生是关键。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顽固的口苦病人,很多都兼有“湿”,或饮食不慎,管不住嘴,顿顿有肉,或过服寒凉药物(特别是三黄片、黄连上清片、茵陈等一类药物),他们总认为自己有灭不尽“火”。这些不良习惯都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不升清健运,湿自内生,胃不降浊通降,浊气上蒸于口,患者不但有口苦,更有口黏腻不解、脘腹不适、大便异常的情况。

对于“湿”我们常分以下三种情况给病人诊治:

1.无寒无热的“湿”

无寒无热的“湿”,即单纯的湿邪为主,寒热症状都不明显,病人多有口苦、食后打嗝、轻微胃胀、乏力身困,运动锻炼后这些症状减轻,一伸舌头,可能有轻微的齿痕和一层薄白腻苔。对于这种情况,用药宜轻不宜重,可以选择用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的“芳香三花茶”解决,具体药物示下:

扁豆花10克,佛手花10克,玳玳花10克

上三味皆为质地较轻的花类药物,可水煮后代茶饮,有芳香化浊,行气健脾的作用,妙在药性中和,不温不凉,能四两拨千斤,化湿于无形之中。

对于症状更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尤其是舌苔表现为白厚腻的情况,我们推荐用中成药平胃散来解决。

平胃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味药组成,有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的作用,是调理脾胃功能的最常用的方剂。

2.脾胃湿热“如油裹面”

脾胃湿热多表现口苦口黏、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黏腻不爽,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舌苔黄腻。中医常说“湿热相合,如油裹面,难舍难分”,油具有黏腻的特性,湿热之邪如同油和面裹挟在一起,黏附于脏腑经络,难以分离,难以清除,这导致疾病缠绵难愈。

对于偏湿热的这类患者,我们牢记“湿去热孤”的原则,不单纯去用清热药,最重要的是祛湿,常用温胆汤打底,加入蒿芩或柴芩,偶尔也配一些消导的药物(如山楂、麦芽)帮助祛湿,或配点荷叶升清气,效果大都不错。

3.藿香正气治寒湿

寒湿是湿邪与寒邪相兼为病,多因外感寒湿或脾胃虚寒所致,典型症状为脘腹冷痛、大便溏泄。患者可能只有“口苦”这一个症状,但一伸舌头,舌苔白厚腻且湿滑,这种情况我们会让其自行购服藿香正气类药物(藿香正气水/口服液/滴丸)喝,方便实惠。

藿香正气散也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其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我们常用来调理脾胃寒湿证,当病人厚腻的舌苔减轻一些的时候,接下来的治疗就转为健脾为主,可以服用六君子一类的中成药善后,不可持续行气燥湿。

三、生活规律不可少

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口苦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强调,除了药物治疗,生活调理也至关重要,我们总结为以下几句:

饮食清淡避油腻,清热利湿瓜果宜。

心情舒畅利肝胆,适量运动增体力。

规律作息不熬夜,早睡早起养精气。

戒烟限酒护口腔,勤刷牙漱防刺激。

最后总结:口苦虽是小疾,但十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是我们中医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每位患者也要规律生活方式,坚定信心,这样才能拥抱健康。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