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联合国五常,为啥只能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联合国五常,为啥只能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BMIBGR0552R2BU.html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构成一直备受关注。为什么只能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这五个国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说起。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所导致的,其中包括各国之间的殖民地竞争、军备竞赛以及政治上的误判和紧张局势。德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急于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地位和权力,这推动了它采取了一系列挑衅行动,最终引发了战争。

在1914年欧洲大战爆发后,国际社会陷入了混乱和破坏。战后,虽然国际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合作的一大进步,但它并未有效解决战后诸多问题。国际联盟未能阻止德国等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军备扩张和侵略行为,这表明仅仅依靠国际组织还不足以确保世界和平与稳定。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为了避免未来类似的冲突,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一方面,各国需要加强外交努力,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机制,以应对共同的挑战。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还应该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冲突预防和解决机制,避免类似于欧洲大战的悲剧再次发生。

除了国际组织的作用,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至关重要。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各国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减少误解和猜忌,从而降低战争爆发的风险。

在面对德国等国的威胁时,英国和法国等国选择了绥靖政策,试图通过让步和妥协来维持和平。然而,这种政策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因为它只是鼓励了德国的侵略野心,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是二战的开端,这场战争让世界付出了惨重代价。曾经,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避免战争,但最终失败了。这一教训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外交是不够的,国际社会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和更有效的机制来维护和平与安全。二战后,联合国成立,试图通过多边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但是,近年来,世界局势依然动荡不安,许多冲突和危机层出不穷。我们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和更加有效的机制来应对当前的挑战,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意大利这两个国际联盟的成员,却选择了与德国结盟,成为战争的发动者之一,最终导致国际联盟的瓦解。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依靠联盟和条约并不能完全确保和平与稳定。

德国进攻法国的情况也引发了人们对国家实力和军事准备的思考。法国的投降让人们感到震惊,而英国在坚持抵抗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美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但由于与英国和法国在领导权问题上的分歧,选择了不参加。在二战期间,美国在援助英国、苏联等国家的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个警察"构想的提出与失败

当回顾二战后的历史时,我们常常聚焦于联合国的成立,却很少谈及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构想——罗斯福提出的"四个警察"。这个概念试图在战后重建世界秩序时,将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四个强大国家视为全球事务的管理者。尽管这个构想未能实现,但它却反映出当时对于战后世界秩序的种种考量。

首先,"四个警察"构想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世界对于大国领导地位的认可。这四个国家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格局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视为未来世界秩序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该构想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争议。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这四个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以及如何确保其他国家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其次,"四个警察"构想的失败也反映出当时国际体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尽管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都是战胜国,但它们之间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仍然存在。特别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坚决反对这一构想,认为它会损害苏联的利益和权力。因此,最终只有美国、苏联和英国成为了联合国的首批常任理事国,而中国则成为了创始成员国之一。

当时,美国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美国希望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帮助对抗苏联。另一方面,法国在二战中投降较早,一般认为其不具备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资格。然而,英国在战后国力衰退,无法与美国和苏联抗衡,为增加自身影响力,英国支持法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法国总统戴高乐为了实现法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愿望,与罗斯福和斯大林进行了多次会谈,进行了大量游说工作。美国为避免法国倒向苏联,最终同意支持法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最终,在各方的努力和妥协下,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成为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新兴国家的入常之路

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这四个国家近年来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逐渐成为世界上的重要强国,实力可以媲美联合国安理会中的英国和法国。因此,这些国家一直希望能够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以提升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战结束后,日本和德国作为战败国,一度受到严格的控制限制,失去了国际话语权。而印度在1945年仍处于英国殖民地统治之下,未能独立,因此也未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西在二战期间虽然有所贡献,但其当时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限,无法胜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角色。

这几个国家正逐渐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的目标之一是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并获得一票否决权,因此,他们正积极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以实现这一目标。这种努力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有助于提升他们在国内的国际声望。

然而,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的入常之路充满了挑战。2005年,四国首次申请成为常任理事国,但遭到俄罗斯的否决。随后,印度在2008年再次提出申请,却被法国否决。2012年,印度第三次尝试,却被英国否决。2017年,印度的第四次申请遭到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联合否决。2019年,第五次申请再度被中国否决。

尽管如此,印度依然不愿放弃,执着于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日本、德国和巴西同样坚定地希望能够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一过程注定充满艰辛和曲折,前路漫漫,但这些国家仍然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