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袁世凯复辟帝制:一场历史的悲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袁世凯复辟帝制:一场历史的悲剧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0/23/9305059_1146488363.shtml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反映了袁世凯个人的政治野心,也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矛盾。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慈禧太后带着人马逃到了西安,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这其中的艰难真是没法细说。就在慈禧太后过得紧巴巴的时候,袁世凯派人送来了二十五万两银子和好多财物、生活用品,这可真是及时雨啊,慈禧太后感动得在背后偷偷抹眼泪。

清朝末年的大官李鸿章在1901年11月7日离世,过了两天,慈禧太后就发电报让袁世凯接替了李鸿章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位子,这下袁世凯可算是位高权重了。后来溥仪当了皇帝,摄政王载沣怕袁世凯权力太大威胁到自己,就把他的官职都撤了,让他回老家待着去了。

武昌起义发生后,载沣因为没办法打败湖北的革命党,没办法只能再次让老袁出山,可没想到他竟给大清找来了个毁家灭族的人。

袁世凯没有让大家失望,他带着北洋新军赶到了湖北战场。眼看胜利就要到手,他却突然决定和革命党人坐下来谈谈。最后,袁世凯答应每年给四百万两白银,还让皇室继续住在紫禁城,这才换来了隆裕太后同意退位。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下了道旨意,说清朝皇帝不干了,要搞民主共和。这样一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算是彻底完了。

南方的革命领导人孙中山、黄兴他们说到做到,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交给了袁世凯。

经过多次尝试,袁世凯在1913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的太和殿里当上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总统。从那天起,中国就正式迈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袁世凯是如何让中央权力更大的?

与其说是中央集权,更像是个人独揽大权。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但因为他组阁的事情和宋教仁被暗杀,引发了“二次革命”。虽然这次革命被南方的革命党搞砸了,他们的头头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人也只能逃跑躲起来,但袁世凯心里还是不踏实。他琢磨着,想要坐稳总统宝座,得先削弱那些军阀的军权,别让军队在地方上太嚣张,也别给中央政府添乱。还有,他也得把议会管起来,免得自己被议会弹劾。于是,袁总统拿定了主意,先从对付势力大的黎元洪和段祺瑞开始。

黎元洪不光是武昌起义挂名的头头,关键他还管着差不多三万新军。虽然这些新军斗不过袁世凯的北洋军,但终究是个隐患,袁世凯觉得还是先除掉为好。于是,袁总统使了个计谋,假装好心让亲信段祺瑞带兵去武昌,然后把黎元洪调到北京当官。黎元洪心里明白这是鸿门宴,但大军都压过来了,没办法,只能老实去北京。一到北京,袁总统就客气地把黎元洪请到了中南海灜台,让他过上悠闲的日子。

黎元洪的问题解决后,段祺瑞就成了另一个让黎元洪头疼的人。多亏了日本人坂西利八郎的聪明指点,民国政府搞了个新机构,叫“陆海军统帅办事处”,而段祺瑞呢,就正好去当了这个机构的头儿。

为了让地方政权更好管,袁总统的秘书处想了个新招,就是军队的头头不能插手地方上的事儿了,这样一来,那些都督的权力可就小多了。之后,袁总统还把那些资格老的督军调到北京,让他们在新成立的将军府干活,像云南的都督蔡锷、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这些大佬都被调走了。

袁世凯打败了地方军阀后,又把限制他总统权力的《临时约法》给取消了,而且正式的宪法也一直没能搞出来。

由于国民党势力越来越强大,这让老袁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干脆下令解散了国民党,还取消了国会。

到这个时候,袁世凯已经完全掌控了从国家到地方的所有军事和政治权力。

是哪些人在背后鼓动袁世凯想要重新当皇帝?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军事帮派——协约国和同盟国,开始打了起来。因为德国霸占了咱们的山东胶州湾,袁总统琢磨着这是个好机会,打算跟德国宣战。要是打赢了,不仅能夺回胶州湾,还能顺道把《辛丑条约》给废了,这买卖看起来可挺划算的。

日本人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觉得绝对不能让中国加入战争,因为如果中国赢了,对日本来说可就糟糕了。于是,日本想尽各种办法阻止袁世凯政府参战,并且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急着逼袁世凯政府签下《二十一条》,好消除以后的隐患。

日本人真是诡计多端,又想办法去诱惑袁世凯,跟他说要是想让国家富裕、军队强大,就得搞君主立宪。他们还举了日本、法国、英国、德国这些厉害的国家当例子,想说服袁世凯君主立宪有多好。虽然袁世凯心里可能也有点儿这想法,但民国这才建立没多久,两三年都不到,他还没那个胆子恢复帝制呢。

这时,有三个家伙出现了,正好给正在犯困的袁世凯送来了个枕头。

有个叫杨度的人很会察言观色,他写了篇《君宪救国论》,让袁总统大加赞赏,还给他题了“旷代奇才”四个字。袁总统一直觉得自己学问不够,也没出过国,觉得要治理好国家,得找些有学问的人来出谋划策。所以,他就看上了日本的贺长雄和美国的古德诺,给了他们不少钱,让他们宣传君主立宪。说白了,君主立宪就是皇帝来定规矩,这不正好是袁总统想要的吗?

按理说,那时候袁世凯当总统,权力可大了,军队和政府的事他都管,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统都比不上他。但他有时候也犯迷糊,放着好好的民国大总统不当,却还想让后代能继承这个位子。不过,袁总统也是个能办大事的人,心里怎么想从不轻易说出来,别人一直猜不透他的心思。

谁是那个让袁总统恢复帝制计划泡汤的人呢?

要是恢复帝制真的成了,那最得意的人肯定是袁克定大公子了。

接着,杨度这个梦想成为开国大功臣,还当过袁世凯南北谈判代表的人,开始大力宣扬袁世凯复辟的事情。1915年8月,他搞了个“筹安会”。这个会里主要有五个人,像严复(他后来做了北大校长)、李燮和(他是上海革命党的头儿)、胡英(以前是同盟会的)等等。因为他们都受过西方思想的影响,所以一直认为只有君主立宪才能让国家强大,百姓过上好日子。

给老袁挖最大坑的就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袁克定为了以后能当皇太子,费尽心思,用尽手段,就想促成君主立宪,好让他爹袁世凯顺顺利利当上皇帝。

袁大公子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个好主意,那就是去煽动老百姓的情绪。

那时候有份挺有名的报纸叫《顺天时报》。袁克定呢,就自己出钱,专门给他爹袁世凯订了一份特别的,只给他一个人看的报纸。他还请人天天写些文章,说大家都支持君主立宪,要是还搞民主共和,国家就得散架。老袁看了这些文章,心里别提多美了。

这样下去,袁世凯真的被打动了。他心里琢磨,虽说采用君主立宪制,自己的权力会少点儿,但皇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啊。要是复辟成了,交不交权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儿。

有了这个念头,没有别人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民国刚成立没多久,想要复辟的话,估计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为了保险起见,老袁打算先等等再说。

让他惊讶的是,原来的云南督军蔡锷竟然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率先在支持袁世凯当皇帝的名单上签了字。阎锡山为了表明自己对袁世凯的忠心,甚至把他老爹留在北京当“保证”,好让袁总统安心。张作霖还当面拍着胸脯保证说:要是东北那边有啥问题,就找他张作霖算账。

但是,那时候也有人头脑清醒,比如老朋友冯国璋和段祺瑞,他们都曾劝过袁世凯,可袁世凯却一口咬定没那回事。

有了“民意”的撑腰,袁世凯这个中华民国的头一任大总统,在1915年12月12日给全国发了通电,说大家太热情,他推辞不掉,打算在明年1月1日当皇帝。到了12月25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要建立“中华帝国”,年号定为“洪宪”,还要搞君主立宪。不过这位袁皇帝也挺跟得上时代,把见皇帝要跪拜的规矩改成了鞠躬,还废除了宦官和宫女制度,这也能算是民主制往前迈了一步。

没过多久,南边传来了蔡锷和李烈钧发起的“护国运动”开始的消息。紧接着,好多省份都跟着说要自己管自己了。这样一来,袁世凯在1916年3月22日没办法,只好宣布不再当皇帝,又回到了民国的时候。可是,那个时代已经不适合他了,老百姓的心里面也早就容不下他了。

6月6日这天,袁世凯怀揣着的洪宪皇帝美梦彻底破灭了,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不过让袁克定感到失望的是,袁世凯在遗嘱中并没有选他做继承人,而是选了黎元洪、段祺瑞和徐世昌。

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任何想要开倒车、走回头路的行为,最后都会以失败告终,这是历史铁定的规律。

参考书籍有《民国演义》和《历史深处民国2》,这篇文章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是要记住历史,同时展望一下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