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梗死抗血小板药物都有哪些?有什么注意事项?一文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梗死抗血小板药物都有哪些?有什么注意事项?一文详解!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VS7OR605521FEX.html

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缺血性卒中,又叫脑梗死)或破裂(出血性卒中)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发病未及时治疗,后果往往都很严重,可能致残或致死。可以说,预防才是最好的措施。

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

脑卒中的预防可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二级预防则是针对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预防复发或降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脑卒中可怕,复发更可怕。中国脑卒中防治数据显示,门诊卒中患者里高达40%是复发人群。而且,复发的患者在症状上往往会比上一次更严重。

因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抗血小板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会在受伤的血管处聚集起来,起到止血的作用。如果血小板异常聚集,形成血栓,就可能导致血管阻塞,进而引发缺血性卒中等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形成,从而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哪些?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推荐非心源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规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西洛他唑等。

  1. 阿司匹林:
    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阻止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和消化道出血,出血危险与剂量相关。

  1. 氯吡格雷:
    经过CYP450酶代谢后,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以不可逆抑制ADP与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过敏者、消化性溃疡患者及颅内出血患者禁用。

  1. 替格瑞洛: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血小板中的P2Y12受体,阻止ADP对血小板的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用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

  2. 西洛他唑:
    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磷酸二酯酶,提高血小板中的cAMP水平,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除了能抗血小板聚集,还能扩张血管,增加动脉末梢的血流量,主要用于改善慢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引起的各种症状。

西洛他唑,不增加出血风险

西洛他唑作为后起的抗血小板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或许与它能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不增加出血风险的特点有关。

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纳入了1983-2006年间的36项研究)结果显示,亚洲人群的颅内出血风险显著高于非亚洲人群,这提示亚洲卒中患者在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更应该充分考虑出血风险,选择出血风险小的抗血小板药物。

已有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亚洲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人群中,与阿司匹林相比,西洛他唑在预防血管事件发生方面不劣于阿司匹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2019年,知名医学期刊《The Lancet Neurolog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卒中复发高风险患者的二级预防中,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相比,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有更低的缺血性卒中再发风险,可减少卒中、心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也明确推荐,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西洛他唑进行二级预防。

总之,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及长期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石,对于已经发生过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该遵循医嘱,科学使用药物,才能够有效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本文为疾病知识科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依据。如有相关需求请规范就医或咨询专业人士。

本文参考的专业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 55(10) : 1071-1110.

[2] Huang Y, Cheng Y, Wu J, et al. Cilostazol as an alternativeto aspirin after ischaemic stroke: a randomised,double-blind, pilot study[J]. Lancet Neurol, 2008, 7(6):494-499.

[3] Shinohara Y, Katayama Y, Uchiyama S, et al. Cilostazol for prevention of secondary stroke (CSPS 2): an aspirin-controlled, double-blind,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J]. Lancet Neurol, 2010, 9(10): 959-968.

[4]Toyoda K, Uchiyama S, Yamaguchi T, et al.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using cilostazol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ischaemic stroke in Japan: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Neurol 2019;18:539-548.

[5]Jiang B, Wang WZ, Chen H,et al. Incidence and trends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cities. Stroke. 2006 Jan;37(1):63-8.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