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一届年轻人的年度情绪:emoha!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一届年轻人的年度情绪:emoha!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059198

2021年,简中互联网迎来“emo元年”。从深夜朋友圈的“网易云”到齐刷刷的“emo了”,这种源自英文“emotional”的情绪表达方式,迅速成为年轻人宣泄低落情绪的流行语。

为什么人人都在“emo”?

在互联网上表达情绪并不那么安全,甚至是羞耻的。在互联网“同质化”的趋势下,人总在内化其他人对自己的审视和批评,当情绪表达总会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反馈,久而久之,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就越来越感到不安。

“emo”的特殊性在于,它跳脱出自己的情绪本身来概括情绪,而不具体指向某一种过于私人的情绪和感受,让想表达而不敢表达的人能够放心地使用它。作为一个半调侃性质的流行词,它在“公共性”和“私人性”之间找到了一个交叉点。

否定性的情绪正在消失:emo也不行了,要emoha

当下,emo逐渐演化出戏谑和嘲讽的新内涵。虽然没有“网抑云”走得那么彻底,但围绕着“emo”的流行词,逐渐演变出一丝嘲讽和贬低的意味。譬如,“emo怪”“emo精”,指的就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表达自己悲观情绪的人;“老emo了”指的是经常性表达低落情绪的人;“emo整个世界”则是指,不仅自己emo,要说出来让大家也一起emo。

如今,年轻人是怎么进行情绪自我剥削的

在《倦怠社会》中,韩炳哲用普罗米修斯的隐喻来描述现代人的自我剥削:一只鹫鹰每日啄食他的肝脏,肝脏又不断重新生长,这只恶鹰即是他的另一个自我,不断同自身作战。如此看来,普罗米修斯同鹫鹰的关系是一种自我指涉关系,一种对自我的剥削。肝脏自身并无痛觉,而由此导致的疼痛感即是倦怠感。普罗米修斯作为自我剥削式主体被一种永无止境的倦怠感攫住。

线上摆烂线下卷王,人人都是西西弗斯

2021年的另一个情绪关键词,是“摆烂”。“摆烂”可能是“emo”之后的一种常态:从“因为做不好而emo”,转变为“我就烂!”的理直气壮。微博超话“emo伤心俱乐部”的介绍是:这是我们的乌托邦,属于我们这类垃圾的乌托邦——我都承认我是垃圾了,作为垃圾,宣泄情绪又有什么问题?此前豆瓣小组“985废物”等等也类似。

所以,还能好好“emo”吗?

现在很习惯说“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说的大概是,在压抑已久之后,让情绪彻底崩溃的往往只是一件小事。这种说法一方面让生活中导致不良情绪的琐碎小事变得合理,但也遮蔽了情绪爆发的原因之一:自我压抑。

把什么都仅仅归结于“emo”,把自己的情绪摆到公共空间试图寻求共情共鸣,习惯性地代入第三人视角超脱地审视自己的情绪,并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反而更容易忽略个人情绪体验的特殊性,减少了深度感受和消化情绪的机会。诉诸“emo”这样含混且带有调侃意味的词,企图四两拨千斤地谈论一些真正的情绪问题,但这却有可能让我们的情绪更压抑了。

本文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