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税四期下的税务风险应对模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税四期下的税务风险应对模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7/08/81102812_1132406320.shtml

随着金税系统的不断升级,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模型,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动预防和被动应对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在金税系统征管手段不断升级的形势下,以及未来“以数治税”的征管环境下,企业必须抛弃以前的税务思维,建立新形势下的税务风险防控思维。所谓新形势下的税务风险防控思维,是建立在对企业业务基础之上,在法律法规框架之中,基于企业战略目的,考虑税务最优,形成一套对税务风险可管理、可控制的手段。

当然构建新形势下的税务风险防控思维,需要建立一套体系化的税务风险应对模型。个人根据自身税务认识和实践,认为税务风险应对模型至少需要从下图入手。

首先税务应对模型,需要基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动预防、被动应对四个维度进行展开。

外部环境:

  1. 国家税收政策
  2. 地方税务口径
  3. 宏观环境
  4. 征管形势
  5. 征管技术手段

内部环境:

  1. 国家税收政策
  2. 地方税务口径
  3. 宏观环境
  4. 征管形势
  5. 征管技术手段

主动预防:

  1. 税务风险预防意识
  2. 税务制度和流程设立
  3. 税务专业能力
  4. 岗位责任心
  5. 风险分析与预判能力
  6. 业税融合前瞻性税务管理模式

被动应对:

  1. 稽查应对能力
  2. 税务自查
  3. 税务异常解释
  4. 税务历史问题分析
  5. 税务风险漏洞查补
  6. 税务风险时候补救

在税务应对模型的四个要素下(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动预防、被动应对),我们要从四个象限构建立体式税务风险应对模式。

第一象限:

  1. 基于税务外部环境树立正确的税务意识
  2. 主动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和地方税务口径
  3. 关注征管形势变化,主动调整税务风险应对
  4. 建立预防性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管控流程
  5. 提升税务专业能力(政策解读和税法落地)
  6. 基于征管技术升级,升级企业税务管理模式。

第二象限:

  1. 关于官方税务稽查和检查动态
  2. 提升应对税务稽查/检查的能力
  3. 面对税务稽查高度重视,进行有效沟通,充分关注。
  4. 对税务稽查/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自查。

第三象限:

  1. 建立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检查机制
  2. 对税务异常点,进行有效分析,并提供合理解释。
  3. 对相关税务风险,进行事后追责,并按照相关规则处罚相关人员。
  4. 对存在的税务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第四象限:

  1. 通过“向上管理”,引导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税务风险意识
  2.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嵌入税务风险意识。
  3. 建立税务内控制度,保证业务运作过程中税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构建全方位的各部门参与的税务防控体系,并建立相关“责权利”。

因篇幅所限,本文不展开讨论每一个象限的具体内容,仅仅以风险应对层面来说,应该需要从控制活动、工作标准、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控制活动:各涉税部门对于日常工作中的疑难税务政策把握、税收争议问题以及重大投资事项等涉税问题进行总结。

(二)工作标准

  1. 及时发现并总结涉税问题;比如目前税务机关以票控税,只有取得符合税法规定的合法有效凭据后,相关成本费用才能在税前扣除。为避免因凭据不合规产生不必要的税收损失,必须要加强凭据的税收风险控制,确保凭据的合法性有效性。首先要从源头开始控制,业务经办人员要及时取得与业务内容相符的合法有效凭据,然后财务人员要按规定加强审核管理。只有在业务流程的各环节中进行防范,才能有效管控风险。

  2. 能够掌握有关法律规定,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比如以土地增值税为例,合理设置成本对象,在税法规定范围内选择有利于项目整体收益的成本分摊方法。

  3. 根据公司税务管理手册进行日常处理,异常事项根据流程进行记录和汇报。

(三)风险

  1. 未及时学习最新税收政策,导致对新政策不知道、不理解、存在误区。

  2. 对于税收疑难问题,以个人过往经验,过于自信的做出初步判断。

  3. 未按照流程管理,及时记录、总结、上报税收疑难问题。

  4. 税务政策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对涉税事项的判断或税务规划方案的制定有偏差。

  5. 对税收相关规定了解不够充分,导致纳税主体产生额外税负或引起涉税诉讼案件。

  6. 税务意见或方案不完全具备可实施性,导致无法落实。

  7. 在税务规划方案中没有考虑税务政策的新变化或考虑的不够周全,导致没有及时调整税务规划方案或未实现预期收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