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学生计算到底要练到什么程度才能考试不扣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学生计算到底要练到什么程度才能考试不扣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8A0358500

在计算这件事上,作为家长,或多或少都有点执念。有家长开玩笑说:孩子拿回来的试卷要是因为知识点不会而错,好像还能接受,要是因为计算错误而扣分,那就真的气不打一处来。


低年级典型的进退位计算错误

我们还见过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计算要求非常之高:

  • 要全对,错一题都不满意
  • 要快速,要做到看一眼就可以报出答案

这里我们不是来批判的,假如孩子真的可以做到以上两点,那绝对要表扬,证明孩子的计算能力相当厉害。但客观来说,没有人可以保证每次做到百分百计算全对,因此我们对孩子的计算正确率及用时,该怎么去合理看待呢?

鱼圈想从小学阶段全部的计算内容说起,以“考试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为目的,和家长们聊一聊。

小学数学计算很重要,这个道理家长都懂

但我们想再次帮你们明确,这个“重要”到底体现在哪里。以及,如果孩子没有在小学掌握好计算这项能力,他所要面对的初高中学习会有多艰难。

1.计算占据小学数学的最大比例

在新课标中,小学数学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计算的学习就是在数与代数模块中。

我们把整个小学阶段1-6年级的计算内容都整理成一张表格(以人教版数学为准,其他地区教材可供参考,新课标中提出的计算要求是一致的)。这样家长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学期孩子们需要掌握的计算知识是什么,方便规划和复盘👇

简单说明下:小学数学每学期不算上总复习单元,共有7-9个单元是用于教学的,而有关计算的单元占到了1/3甚至一半。因此,从教学篇幅上,家长很直观就能看到:计算它就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据比例最大的一个模块。

再来看,每个年级的计算任务。我们用一个表格简单总结各年级的计算重点:

很明显,计算在小学阶段就是一条由浅入深的学习线:

数的学习:整数→小数→分数→负数
运算学习:加减→乘除→运算律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会逐步学习数学计算里的基础部分,需要掌握计算的底层能力,从而顺利衔接初高中的计算。而初高中计算中涉及的有理数、无理数、负数等运算,所遵循的计算逻辑、运算规则和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相通的。

初一人教版数学。比如,初一数学会学到有理数的加减和乘方,都要用到小学阶段的四则运算。这就是为什么小学阶段计算没学好,很大程度会影响后续的数学学习。

2.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

小学数学的另外三个模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看似和计算无关,但在实际答题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用到计算。

分别举例。图形与几何中求图形的面积、周长和体积,要用到四则运算;

统计与概率,题目本身就是在和一堆数字打交道;

综合与实践中的货币加减、时间推算,最后都要用计算来完成答题的最后一步。

以上就是我们想和家长们强调的,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性。明确小学计算内容后,我们同时调研了家长群里普遍反馈的计算问题,大致可以罗列出三个方向,是孩子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当然,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看错题目、漏写数字、忘记进退位、数字潦草等,问就是“粗心、不当心、没看清”,听上去都是小问题,可偏偏下一次考试又在计算上失分。

抛开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以下三点,它们常常被隐藏在各种“粗心原因”之下,本质上孩子其实是没有掌握相关计算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完全掌握。

1.进退位错误

小学阶段非常非常非常常见的计算错误。(用了三个非常,你们能懂这个错误的概率有多高了吧🐶)

这种错误在二年级两位数进退位加减法中开始出现,到了三年级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中出错概率就会更高,一直到高年级的四则混合运算都是孩子极易失分的错误点。


有0时退位计算错误

究其原因,是20以内的进退位计算没有掌握牢固。因为无论是几十、几百甚至更大的数进行加减,计算规则和逻辑与20以内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字更大,步骤更多一点而已。而20以内进退位重点就是一年级时学的平十法和破十法。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在进退位上犯错,可以试着多进行20以内的计算练习,找到错误根源去解决。

2.乘除法错误

乘除法中错误率较高的是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乘法计算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九九乘法表,务必背出背熟脱口而出,另一个就是进位运算,需要用到20以内加减的规则。

同时,乘法作为除法的逆运算,两者本来就是一种数量关系的不同表示方法,所以乘法的掌握熟练度直接关系到除法计算。如果你发现孩子做除法运算时速度较慢,或者容易出错,要先回过头来把乘法练熟练。

运算中互为逆运算的两部分,比如加减、乘除,甚至高中会学到的指数对数,一种运算学得好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另一种运算。

3.四则运算错误

四则混合运算重点包括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这里每一个知识点都很重要,容不得一点混淆。哪怕孩子只搞错了一小点,比如拆括号后的符号变化,整个计算就会偏离正确答案。

并且这些运算的规则是计算领域中通用的,初高中的运算法则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做难度的提升。

算式中有括号,计算顺序混淆。

这里帮大家梳理这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可以看下图。👇

我们整理这张图,不是让家长拿回去给孩子背,而是希望家长可以针对性找到孩子计算错误的根源在哪里,继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上面我们聊了小学计算的重要性和常见的错误分析,明白了是什么和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知道要怎么做。我们看到网上很多文章都会说“计算没有捷径,就是要每天练”,还要“限时定量,再保证正确率”。

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想在这些基础上,再做一些优化和调整。根据孩子目前的阶段和能力,我们可以分为计算基础和计算进阶。

这里我们分别对基础和进阶做一个解读。

计算基础

计算基础:主要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计算内容,对应的练习重点有20以内进退位、简单乘除法、简单四则运算。

实操方法如下:

解读一:很多家长对于计算练习有一些误解,认为就是每天练几百题,自然就会了。这种方式不是说不对,但对于低段孩子来说未免过于枯燥;再者,孩子不一定有耐心一直坐着。

其实,我们可以从结果来倒推实现的方式,有非常多的练习形式都可以让孩子掌握入门的计算技巧和原理,实现夯实基础的目的。这里只简单拓展一下。

·视算:不需要写出答案,只要孩子读题+说出答案即可,特别适合孩子刚进小学写字比较慢的阶段,既节省时间又能训练孩子的读题能力。

·扑克牌:传统24点玩法、10以内数的分合、比大小、找朋友等等。

·聪明格:数独+计算的形式,也叫肯肯,是传统数独的升级版,深受许多一线城市的小学生喜欢,有趣、烧脑,还能提升数感。

解读二:有非常多家长会问到有关时间和正确率的问题,究竟要如何平衡。首先声明,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基于我们对于小学计算内容的拆解和分析,我们更建议家长在基础阶段以正确率为先,不要为了速度而将就质量。

原因是我们反复提及的,计算是一条一脉相承的、由浅入深的学习线,基础不打牢,一旦到了后续的学习,就会频繁出错,影响整个数学的学习。况且,孩子会做、能做、还能做对后,做题的效率本身就会渐渐提高,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解读三:继而是如何坚持。我们看到很多孩子真的是每天都有口算任务,哪怕寒暑假,365天都得做一页计算。但,不管家长愿不愿意承认,计算就是一件枯燥的事。

它的答题客观性也导致了所有的解题思路都是被安排好的,孩子只要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一步一步算,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所以,计算不会有解出数学难题的那种成就感,它更像是在重复地刻意训练。

而无法带来成就感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很难坚持的,哪怕坚持去做,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感受恐怕也不会太好。那我们家长可以做点什么呢?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激励方式:允许孩子做对一天口算,就奖励一天休息,连续两次做对,就可以休息两天。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激励模型,不单单只适用于计算,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情况来调整。

这样既可以保证正确率,孩子也会有动力去坚持。当然,家长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调整激励方式。记住我们的目的,既可以训练到孩子的计算能力,又能让这件事相对无痛地坚持下来,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

计算进阶

计算进阶:主要是三年级及以上的计算内容,对应的练习重点有多位数/小数/分数的复杂四则运算。

实操方法如下:

解读一:到了计算进阶阶段,我们建议练习方式要做一些个性化的调整。首先是在进度上,大部分跟得上的孩子都可以尝试加速。为什么?

因为三年级开始,有的孩子可能在数学上开始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想要进行一些思维拓展,用来提高自己在将来升学中的竞争力。这样的孩子,最好可以比校内数学计算快一步,因为哪怕是同等年级对标的浅奥学习,计算能力都需要提前至少半学期。

有能力的孩子,按照计算的学习路径,可以提前到一年,甚至两年。再多提醒一下,不用盲目追进度,虽然我们鼓励快一步,但也是在保证掌握度的前提下;再者,普娃领先校内半学期进度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

如果说已经是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但对于当前的计算学得比较吃力,那就还是按照基础路线来夯实当下校内数学的计算重点(可参考上文整理的“小学数学计算-各年级重点梳理图”);校内同步进度掌握熟练后,可以开启进阶路线,俗称“先追平,再赶超”。

解读二:增加复杂计算的练习。不要只是简单的加法练加法、减法练减法,而要让算式复杂起来。这个“复杂”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数要复杂,另一个是运算要复杂。

数的复杂,是指数可以大一点,还可以加入分数和小数的计算。运算要复杂,是指算式可以长一点,加减乘除都可以包含进来。一道复杂计算胜过十道简单计算。

随手写了几道题目,要全部做对真的不容易,这里混合了各种运算,一道题里光是大数乘除就练了好几次。当然,这里的复杂不是说完全超过孩子现有能力,或是无意义的大数(比如一个十几位的数),而是在孩子现有能力基础上,做一点提升。

原因我们上文说过,计算的逻辑是相通的;孩子如果能做并且能理解两位数的加减原理,他就可以做三位数、四位数的加减运算。同时,当孩子开始接触分数和小数,就可以和整数计算综合起来,让一道算式变得多样化。

这种复杂的计算除了能深度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有关如何坚持的问题,可以参考“基础路线“中的相关解读,是一致的。

解读三:有关计算用时,我们依然认为不用追求过分极致的速度,只要孩子在计算上的用时不会导致完不成试卷,或者因为计算而卡壳,就不用过分纠结。

聊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两句。计算这件事,确实不难,也谈不上需要什么天赋,但它就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并且渗透在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计算的学习,虽然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整条学习线是清晰的,每个阶段都踏实掌握,就能取得好的结果。

如果孩子可以按照上面的路线一步步地锻炼好计算能力,相信在考试中因为计算失分的概率会小很多。偶尔几次,也请家长们不用太过揪心,因为孩子不是机器,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犯错误的可能;但孩子在长期的计算训练中,其实他已经在逐步地控制错误率了。

至于计算练习册的问题,我们预判到一定会有家长来问🐶,直接给答案了。在调研了一系列市面上的计算练习册后,我们认为小学阶段计算类教辅的可替代性比较强,家长手中经常在用的几套书也没有太明显的优劣之分。

本身计算就是相对客观的题目,如果家长愿意,自己出题也未尝不可;如果图省事,就买一本计算练习册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