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八还辨见!佛言:世间种种现象,不离这八种情况!
《楞严经》八还辨见!佛言:世间种种现象,不离这八种情况!
《楞严经》是佛教中一部重要的经典,其中的“八还辨见”是理解佛教教义的关键概念之一。本文将通过原文、译文和解读的方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复杂的佛教概念。
接着来讲《楞严经》十番显见的第五番:“八还辩见,显见无还”,佛继续说: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
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
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
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译文】佛说:“阿难!把这个大讲堂打开。东方的太阳升在天空,就有耀眼的光明;半夜月黑之际,云雾晦暗,就回复昏暗了。
如果有门窗的空隙,就见到通达;如果是墙壁房屋之间,又看到了壅塞。
在感官分别之际,就见到攀缘的事物。在空无所有之中,就全是虚空。
尘雾沙暗之中,我们就缴绕在昏尘之内。风息天霁之时,我们又看到清净的气氛。”
【解读】前面阿难明白了可还者,都并非是真心,故请问佛不还之真心。但真心难明,佛姑且借见精来说明。
但是此见还杂于缘尘之中,而八识精明之体不属缘尘,故说此见为“见精明元”。
这个“见精明元”虽然还不是真心,但却是真心所变,已接近于真心。
所以才说,犹如第二月,不离月体,并非是水中之月影。如果能悟此见精不还,则可了悟真心了。
这里就是讲“八还辩见”,以八种现象的各有所还,来显示见性无还。
这八种为四对:明与暗对,通与壅对。缘与空对。澄(净)与霁(浊)对。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
【译文】佛接着说:“阿难!这些各种变化现象,你都是看见的。我现在各还它们所发生的本因所在。什么是本因呢?
阿难!这些变化现象中,明还于日轮。为什么呢?没有日就没有光明。发生光明的原因属日,因此还于日,暗还于月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