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强起来 发展动力足——潍坊市坊子区多措并举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组织强起来 发展动力足——潍坊市坊子区多措并举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近年来,潍坊市坊子区重点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产业发展路子不宽、“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创新开展党(工)委书记抓集体增收“领航计划”,强力推动“平时抓书记、书记抓平时”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坊子区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增量提质推动强村富民的实施办法》,总结提炼出10类成熟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编印《共富乡村》典型案例集,全面激发农村改革发展活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坊子经验”。
建强“主心骨”点燃村级发展“强引擎”
坊安街道洼里村原来是一个经济落后的“三无村”,在回乡能人刘向东的带领下,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十年间实现了产值过亿元。“有村党支部带头、致富带头人引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家底越来越厚了。”刘向东说。
“在坊子,许多像洼里村这样的村子通过村党支部引导领办创办、带头入股产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就业增收,推动产业链上兴集体、富农民,涌现出不少经济强村。”坊子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文波说。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群众致富路上的“主心骨”。坊子区大力实施“头雁兴坊”行动,从群众口碑好、带富能力强的致富能人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选好带头人、建强党组织,全区超过50%的村党组织书记是致富能手,择优选拔了34名兴村治社好导师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进行示范带动,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
组织“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关系干部“干什么、怎么干”。坊子区还注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工作实绩的必考项目,作为街道(发展区)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必述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摆上工作议程、紧紧抓在手上。
党建联合体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联合党委真管用!把菜农果农联合起来,既找销路,又找专家指导。最直观的,就是收入翻倍了!”马司社区党总支书记杜建强说。杜建强说的“联合党委”,指的是坊子区马司一村一品融合发展党委。
“农村资源分散,竞争力弱,村与村之间、村与企业之间缺乏统筹和交流,甚至出现同质竞争、争夺资源等情况,影响产业发展。”坊子经济发展区党工委副书记许剑说,他们创新推动盈丰公司党支部与驻地社区的马司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和西刘家埠村组建了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党建联合体——马司一村一品融合发展党委。通过党建引领,带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拧成一股绳,各村既抱团发展,又错位竞争。
在马司一村一品融合发展党委的带动引领下,各村整合辖区内特色农产品,注册“马司农产”品牌,涵盖樱桃、西红柿、草莓、蜜薯等十几种果蔬,产品一年四季不断茬。
近年来,坊子区加快建设潍安路、北海路、潍汶河3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带,串联打造7个样板片区,确定了一批“强村富民 融联共富”项目,探索“土地租金+股份分红+工资收入”组合收益模式带动7个“融联共富”样板片区连片振兴,辐射带动47个村连片发展、村均集体增收20万元,在片区内打造3家村级共富公司,紧密村集体、村民、社会资本三方利益联结纽带,形成智慧农业引领、片区开发带动、四社共建等增收共富“五种模式”。
果蔬飘香拓展农文旅融合“新路子”
夏日时节,瓜果飘香,黄旗堡街道颜家汶畔村的瓜果蔬菜喜迎丰收。走进现代农业园区,一座座高标准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绿油油的瓜蔓生机盎然,青椒、西红柿长势喜人,村民正在忙着挑选、采摘、搬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快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颜家汶畔村党支部书记颜景雷看到了前景。在此基础上,村子很快建成了集观光、采摘、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精心育苗、科学管护,种植的果蔬品相好、产量高,赢得了一致好评,一年一度的潍坊乡村旅游文化节,更是吸引越来越多市民环游坊子。每年的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惠及25户村民,分红2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
农文旅融合不仅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更是能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坊子区充分发挥城郊农业优势,通过打造优质品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探索近郊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市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目前,坊子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就有33家,有机果蔬、生态旅游、观光采摘等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95家,探索形成了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品牌带动、游学一体、民俗观光5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