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赏析】中医治疗番泻叶耐药性便秘
【医案赏析】中医治疗番泻叶耐药性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排便时间超过48小时,且有不适感觉;或排便时间虽不延长,但粪便干燥坚硬而不易排出。临床一般分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肠道传化失司,以致糟粕停滞所致。就肠道传化失司的原因而言,至为复杂,总的可分虚实二端。实证便秘,多因肠中燥热结滞,或气滞血瘀、水阻虫积、癥瘕阻滞等所致;虚证便秘,常由气虚无力、血虚不润、津亏不濡、阴寒内结等引起。一般来讲,慢性便秘多为本虚标实之证。
番泻叶始载于《饮片新参》,近代中药学均有收载,因药用其叶,故名。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叶,主产于印度、埃及、苏丹,我国广东、广西及云南亦有栽培。属攻下药,味甘、苦,性寒,归大肠经,功效泻下导滞。常用于治疗热结便秘、腹水肿胀等疾患,剂量过大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典型医案
基本资料
患者,女,62岁,因便秘,番泻叶依赖4年、耐药3月余,于2024年7月2日就诊。
发病过程
4年前出现便秘,大便干燥坚硬,不易排出,3天左右,甚或7天一次大便。4年来,只要便秘就泡服番泻叶,服后即腹痛、腹泻,停服几天后即又便秘。近3月余来,便秘时服番泻叶无效,将番泻叶水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喝也无效,而只是出现腹痛。平时从事早餐工作,工作环境温度高,出汗多,喝水不及时。喜吃辣、吃肉,经常长口疮,易生气,生气即口渴,冬天手脚凉。高血压病史,服降压药治疗。血脂稍高,鼻炎史。
辨证论治
舌胖,质暗,尖边深红,边齿痕,苔黄厚,裂纹舌;脉弦滑。
四诊合参,辨证为肠胃燥热,腑气不通。
治疗原则:润肠清热,行气通便
随诊过程
以经验方(不含泻下药)治疗,患者取5付药回家服用。2024年7月8日复诊,诉服中药后大便逐渐变软、容易排出。7日又大便一次,排出通畅,形状、硬度正常。再取7付药回家服用,以巩固疗效。
按语
中医
患者平时从事早餐工作,工作环境温度高,出汗多,喝水不及时,喜吃辣、吃肉,肠胃燥热津亏必然形成。肝旺克脾,脾虚运化不济,胃肠蠕动减弱,腑气不通。经常长口疮,易生气,生气即口渴,冬天手脚凉,亦是肝旺脾虚、肠胃燥热津亏之故。
番泻叶中含蒽醌衍生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比含蒽醌类之其它泻下药更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份经胃、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产物经血行兴奋骨盆神经节以收缩大肠,引起腹泻。
患者多年来经常服用番泻叶刺激大肠收缩、排便,而不依靠机体生理排便反射。久之,排便反射就被弱化,肠道对粪便刺激不敏感,收缩、排便能力下降,离开番泻叶就便秘,从而形成番泻叶依赖。近3月余来,便秘时服番泻叶无效,将番泻叶水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喝也无效,而只是出现腹痛,是因骨盆神经节对番泻叶产生了耐受,难以形成神经冲动,因而无效。
经验方润肠清热,行气通便,使肠道燥热清除,津液充足,腑气通畅,收缩、排便正常。处方不用泻下药(包括攻下药、润下药等),旨在不依靠药物刺激大肠收缩、排便,从而使排便反射有机会得以强化,尽快恢复正常。
专家简介
张保全
副主任医师,新泰市中医医院国医堂坐诊专家,健康管理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中医专业学位(学历)。资深家传中医,行医30余年。新泰名老中医宿干卿(原新泰县卫生局长)亲传弟子,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诊疗特色
擅长治疗不孕,不育;胃肠疾病;顽固失眠,多梦;妇科疾病;男科疾病;感冒,咳嗽;高血压,糖尿病;头痛,精力差,汗证,湿重,情绪不良,口干苦、异味;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儿科疾病;痹病。
特色治疗粉刺(痤疮),黄褐斑,荨麻疹,湿疹,毛囊炎,酒齄鼻;脱发,白发;耳鸣,耳聋;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口齿类病,复发性口疮;舌炎,舌象异常(胖大舌、齿痕舌、舌苔厚腻、地图舌、裂纹舌、镜面舌等);便秘。
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识别、干预,体质分析,体质调理。健康风险评估,易患疾病预测。
针对顽固失眠及心烦、急躁、易怒、紧张、焦虑、精力不足、易疲劳乏力等心身症状,进行“心理-生理-社会”因素分析,量表测评,和康复指导。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