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产后抑郁和疼痛相关的13个危险因素,如何预防和治疗?
与产后抑郁和疼痛相关的13个危险因素,如何预防和治疗?
近年来,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降,除了养育成本高昂之外,生育对女性身体和心理的不可逆损害也是重要因素。女性生产后可能面临子宫内感染、出血、抑郁症等20多种并发症,以及尿失禁、乳腺炎、腰腿疼等10余种后遗症。其中,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急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最高,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最为严重。
产后抑郁症
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第4版《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产后抑郁症定义为:“既往无精神疾病史的产妇在产后4周内首次出现抑郁症状,临床医生及研究者将这一概念的时限扩展到产后一年以内。”
主要的临床表现
- 失眠或嗜睡
- 情绪波动大
- 需求的改变
- 过度的悲伤或者哭泣
- 多疑
- 恐惧受到伤害
- 极端担心新生儿
- 时常感到内疚和无助
- 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减退
- 失去爱好和兴趣
- 有自杀和杀婴倾向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着产妇的健康,对家庭其他成员也有长远的影响。
- 产妇的抑郁与其子女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越来越多的行为问题相关。
- 长期生长在抑郁环境中的孩子在未来可能发生抑郁的危险性增高。
用于筛查的量表种类繁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爱丁堡抑郁量表。需要强调该类量表只是筛查工具,而非诊断工具,评定的结果也只能反映短期内的情绪变化。该类量表可以用于非精神科医生筛查产后抑郁症。常用的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制订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神经生理及内分泌相关。
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因子)
产后抑郁症的前13种重要危险因子有:
- 社会支持
- 产前抑郁
- 生活压力
- 夫妻关系
- 抑郁病史
- 婴儿气质
- 社会及经济地位
- 抚育儿童的压力
- 自负
- 非计划妊娠或非自愿妊娠
- 产后心绪不良
- 产前焦虑
- 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
也有许多研究指出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健康史也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子。最强的危险因子是妊娠期抑郁。较强的危险因子有:
- 孕期焦虑
- 妊娠期或产后早期的生活压力事件
- 较低的社会支持
- 前次抑郁史
- 自觉较差的身体条件
- 没有进行母乳喂养
产后急慢性疼痛
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常伴随着现有的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急性疼痛指由周围组织损伤引起的短暂疼痛。而慢性疼痛是指疼痛持续超过2~3个月,或者超过了预期的恢复时间。从该定义上就可以看出疼痛与情感体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疼痛门诊求诊的患者中约有 1/5 的人被认为是手术引起的慢性疼痛。不仅只限于大手术,甚至常见的小手术,如疝修补术也有很大发生慢性疼痛的风险。约有 22.5% 的手术患者术后会发展为慢性疼痛。心理社会因素在慢性疼痛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产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生产造成的软组织损伤与神经损伤以及局部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周围神经敏化与中枢神经敏化。普通剖宫产术式
研究证明,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急性疼痛控制不佳会造成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不但延长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更增加了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而慢性疼痛与抑郁症也往往是共存。不仅剖宫产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也遭受着产后急慢性疼痛的折磨。其生产过程中常伴随着会阴及阴道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有相当数量的产妇需要进行会阴侧切,产钳助产及胎头吸引更是对会阴软组织带来更大的损伤,甚至引起不同程度的会阴裂伤。
然而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急慢性疼痛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项关于产后会阴痛的研究中发现,产后的急性会阴痛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是非常普遍的,随着会阴软组织损伤的加重,会阴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在逐渐增加。经产妇产后会阴痛的比例明显低于初产妇。
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对剖宫产手术切口疼痛并无明显的镇痛效果,内源性催产素与母乳喂养在缓解剖宫产后伤口疼痛可能不扮演重要角色。母乳喂养会增加阴道和剖宫产后痉挛疼痛,很可能由于哺乳使得催产素分泌增加,因而增加了子宫的收缩而引起。
项对术后慢性疼痛的研究中发现,术后有效的硬膜外镇痛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多数女性形容她们的生产过程是痛苦的或是极度痛苦的,第一产程中的疼痛被发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有关,产痛会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产时急性疼痛与产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有着必然的联系,产时有效的镇痛就显得格外重要。有研究指出,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应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可以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预防与治疗
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慢性疼痛往往是共同存在的,两者的治疗也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同时存在的产后慢性疼痛与产后抑郁症应给与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案。需重视对产时及产后的疼痛管理,提供最优的镇 痛模式,以期可以对产后抑郁症以及产后慢性疼痛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针对产后抑郁症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 心理治疗
- 认知疗法行为
- 药物治疗
- 音乐治疗
- 物理治疗等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按摩治疗、体育锻炼、睡眠剥夺、亮光治疗、电抽搐治疗等。对于产后抑郁症,尽早的筛查与预防更为重要。研究发现,降低产后抑郁风险的相关因素有:
- 硬膜外麻醉
- 参加孕妇学校与分娩教育
- 良好的社会支持
- 母乳喂养
针对产后急慢性疼痛
剖宫产的横切口可能会损伤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生殖股神经,在这些神经分布区域会遗留慢性疼痛,对上述神经进行阻滞可有效抑制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急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因素:
- 不断进步的外科技术
- 减少术中对软组织及神经的损伤
- 药物中断中枢敏化的作用机制
- 及时且充分的产时、产后镇痛(无痛分娩术)
参考文献
张晗. 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急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D]. 重庆医科大学, 2017.
Norhayati M N , Nik Hazlina N H , Asrenee A R , et al. Magnitude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symptoms: A literature review[J]. J Affect Disord, 2015, 175:34-52.
Doering L V , Mcguire A , Eastwood J A , et 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depression improves pain and perceived control in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16:417.
来源:疼痛康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