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天中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倾听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声音
在聊天中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倾听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声音
"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和学生聊天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有效方式。在聊天中,班主任能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构建,推动班级的良性发展。如何让聊天既能聊得愉快,又能聊出效果?一起来看这位有着三十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给出了哪些建议——
我做班主任三十年,发现有些看似不是方法的教育方法,很简单,却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比如,和学生聊天谈心。它普通到可以被忽略的程度,但平和地聊天,可以慢慢打开学生的心门。
聊天是经典的教育方法
其实,聊天对话是最古老的教育方法。孔子和苏格拉底等大师,几乎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教学生的。我们在不断追求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的时候,不能丢掉这种经典的教育手段。
聊天是班主任窥见学生心灵的窗口
透过聊天这个窗口,我走进了很多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改变了对一些学生的刻板印象。一对一的交流让教育更精准,更有个性。聊得越多,对学生了解就越多,就越能理解他们。
聊天也是一种感情交流
师生之间有了感情,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感情是双向的,因为真正地了解、理解了学生,才有了更强的教育责任感。我发现,有些存在很多问题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更丰富,想法更多,对很多问题看得很通透。我甚至觉得,他们小小年纪就悟到了很多人生道理。我在赞赏他们成熟的同时,也会对他们的心态做积极的引导。
聊天也改善了我做教育的心态
和学生聊天让我这个班主任收获很多。其实每个学生都可能会存在问题,每个学生的问题都是研究教育的良好素材。“把问题当课题”是改善班主任工作心态的最佳方式。
如何让学生愿意聊?
有班主任朋友问过我,说他也想经常和学生谈谈心,但是遇到有的学生,感觉无话可说,谈不出什么东西。有的学生也不愿意开口说话,聊天最后又变成了一言堂。
我当然也遇到过不怎么开口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种情况就是个性问题,他们就是不愿意和人多说话。对这种学生,班主任不妨尝试一下其他的沟通方式,比如文字或网络。选择学生习惯的交流方式效果自然会好。还有一类学生则是刻意隐藏自己,不想让别人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不愿意和班主任多说话。
虽然班主任与某些学生聊天沟通有困难,但并非无解。只要班主任足够真诚,有足够的耐心,再加上合适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最后都能和班主任聊起来。
和日常生活中的闲聊不同,班主任与学生的聊天是一种教育手段。不过,即使是为了教育的聊天也是聊天,所以当然也遵循一般的人际沟通规律。聊天要聊得愉快,又能聊出效果,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几个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1.把握时机,张弛有度
班主任要经常处理学生们的问题,免不了有时候会和他们正面硬刚。师生对立,关系紧张,当然不利于教育,也会给双方带来心理压力,聊天就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聊天时机的选择,肯定不是在处理学生犯的错误的时候,而多半是在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或者说,是在“两次犯错误之间”。前面批评了学生,事后再聊一聊,既能缓和师生关系,也可以取得教育效果。这就是“张弛有度”。
我和学生聊天有三种情况。
一是发现了学生的问题或有问题的苗头,直接找这个学生聊一聊。
二是聊天常态化。我班叫“老班邀谈”,每天顺着学生的学号一个一个谈,基本上一天谈一到两个学生,每次时间长短不定,但一般不会太长。这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不会遗漏任何学生,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都有两到三次和班主任单独交流的机会。
三是遵循学生的需要。这是在第二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班主任常常和学生聊天,学生有需要也会主动找班主任谈心。我班就提出了“邀谈老班”,这样可以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不带有明显的目的性
学生通常对强硬的管理和灌输式的说教很抵触,聊天这种宽松开放的交流方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能接受,就能借此做引导,把道理巧妙地传递给他们。班主任与学生聊得越多,引导的机会就越多。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聊天不是闲来无事找个学生随便聊聊,而是很重要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虽然聊天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但是目的需隐蔽在大量的漫谈中。聊天往往不直白地显露教育目的,至少在开始时不这样,是“聊着聊着才聊到教育”。聊天时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放下戒备,学生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才会说出真话、心里话,在无形中被引导或受到影响。
3.先宽后窄,由浅入深
这是聊天的基本程序。聊天,从互相问好开始,然后是询问一些基本的情况,如生活、学习、身体、家庭、交往、爱好等,对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接下来是关心学生的困难、困惑,问有什么可以帮到学生的。在初次与学生聊天、和学生还不太熟的时候,班主任要在宽泛的聊天话题中寻找深入交流的切入点。遇到学生不愿意谈及的话题,留意记住它,这可能就是学生的关键问题所在,以后要寻找机会突破。这次聊天,可以先绕过去,换个话题,换到学生有话可说为止,然后就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
4.先事实,再观点
聊天往往从一些事实层面的话题开始。比如你喜欢什么,我喜欢什么,你最近在做什么,去过哪里。聊事实层面的内容,不会引发观念上的冲突,会让聊天顺利进行。但聊事实不是聊天的目的,要想让交流深入下去,就必须触及一些观念上的问题。可以在聊事实的时候,试探性地问一些观点方面的问题。遇到一致的,就可以谈得深入一些了;遇到观点不一致的,先不争论,换一个话题再次开始,直到找到共同点为止。从事实层面进入观点层面,这样的聊天就有了“谈心”的性质。聊天谈到观点才能引导,才算是有效果。
5.自我暴露,以心换心
班主任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情感卷入由浅入深的过程。前面说到,在学生不愿意聊的话题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问题。为了了解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采用自我暴露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接纳性和信任感,也就是班主任自己先说心里话,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以换取学生的自我暴露(以心换心)。随着自我暴露水平的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在加深,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样就很有利于引导学生。当然,自我暴露也需要把握程度和内容。
班主任的自我暴露,表达了班主任的真诚。这种真诚,可以从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上体现出来——真实、诚恳、说真话,不刻意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虽然每个班主任的表达能力不同,有的班主任甚至“讷于言”,但真心为学生好、真心希望学生能进步,这种真诚的态度学生一定能感知到。
由学生主动发起的聊天,班主任主要是倾听,不时用神态、语言与学生互动。班主任的态度是专注的,表示对学生所谈内容的重视,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缓和关系的聊天,一般是从自我批评开始,再关心学生的情绪,理解学生的感受,然后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目的,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烦恼。最后还要表示,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也没有不批评学生的老师,但批评归批评,老师始终是希望学生好,也一直是学生的朋友。
6.坚持做
每天和学生聊天,坚持数年甚至十数年如一日,还真是不容易。
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上观察,一个班主任经常和学生聊天的班级,气氛不会差,学生也不会出那么多问题。很多小问题,都在聊天时“顺手”就解决了。所以,聊天又是一种高效的班级管理手段。班主任要养成经常与学生聊天的习惯,甚至“强制”自己找时间和学生聊天。
利用聊天做教育,很好地体现了“教育是慢的艺术”这句话。聊天的教育是渗透式的,班主任不大可能通过一两次谈心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长期做才能看到效果。
和学生聊天,是我做班主任的乐趣之一。因为我们经常谈到一些有趣的话题,我能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困惑什么。走廊上、操场上,教师和学生一边散着步,一边聊着天,脸上的表情是轻松自然的,我觉得,教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所以,当你对如何教育学生毫无头绪时,去找他们聊聊天吧。当感到不满甚至愤怒时,去找他们聊聊天吧。我相信,这样轻松的交流方式,会治愈你,也会治愈学生。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文章来源|转自班主任之友微信公众号,有删改。原文刊于《班主任之友》4月上半月刊
文章作者|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