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平和张良两位谋士,真是相互较劲了一辈子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平和张良两位谋士,真是相互较劲了一辈子吗?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1I2B8J055660XI.html

在汉初的历史舞台上,陈平和张良两位谋士一直被视为相互较劲的对手。然而,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本文将通过分析《史记》等史料,揭示这两位名臣的真实关系和历史地位。

贾谊在《过秦论》里面评价陈涉“才能不及中人”,其实将这句话的主语换成是刘邦也可以,汉高祖刘邦完全就是一个“躺赢式”的人生赢家,《史记》里引用刘邦的原话:“我的确是个渣渣,我的计谋比不过张良,搞后勤比不过萧何,打仗比不过韩信……但我能将他们为我所用!所以我成功了!”

混了几十年混上了皇帝的宝座,刘邦心里肯定是得意的,于是天子金口一开,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的名号从此就流传了数千年。

可俗话有道是“文无第一”,刘邦手下不是只有三杰阿,那可是一大票子的人,陛下你封了三个第一,下面的人服不服呢?为了迎合大众热衷看内斗的热闹,有人便借着这个“不服”将又一位汉初名臣拉了下水。

他就是陈平,那个表示不服的人。

也是盛传和张良暗自斗了一辈子的人。

但如果真的陈平复活过来,估计他会说:“对这种强行拉CP,我是极反对的。”

事实上陈平在刘邦手下从来都没有以张良为假想敌。

张良:青云之士

自从刘邦下了评语后,史书一致认为张良才干在陈平之上,甚至现代还有人抖机灵地给二人划了条线,称张良长于阳谋而陈平则长于阴谋。

的确,张良长于战略的谋划,他以独到开创的眼光为争霸中的刘邦保驾护航,先在鸿门宴中与范增斗智斗勇,一力保住刘邦的平安;随后又烧毁栈道,与韩信一同合作了一出“暗度陈仓”的大戏,使得刘邦占领了关中这个大后方,给之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然而张良最为出彩的无过于“下邑之谋”,在楚汉争霸全线失败,连刘邦都在项羽的勇武面前丧失了信心的时候,也是张良为刘邦左右谋划,利用项羽和各个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使出合纵连横之计与各个诸侯王结成反项羽联盟,使项羽处于三方的围攻之中,彻底改变了楚汉争霸中两者的战略态势。

张良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长远目光,这体现在一件事上,那便是他劝阻刘邦执行谋士郦食其分封六国后人以收拢人心的策略,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了秦代,大一统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过去春秋时期八百诸侯的分裂局面已经过时,张良对历史的认识虽然还没到这个高度,但此时的他看出了时代已经变了,不能照抄古代圣贤的办法来处理现在的问题,他指出列土封疆是非常高的赏赐手段,为什么不用来激励自己的部下以鼓励他们奋勇立功,而是将宝贵的土地赠送给寸功未立的他人,使得部下们离心呢?

刘邦听后恍然大悟,而张良的一席话也让汉朝又避免了一次大分裂。

陈平:智有余,难独任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重,此时吕后服侍在病榻之前和高祖有过一番对话,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高帝遗嘱”,其中对陈平,刘邦这样评价:“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指丞相一职)。”

这一段话被记载在《史记》之中,按司马迁的严谨可信度是非常高了,在交待身后事的重要对话中刘邦仍然想到陈平,还向吕后推荐陈平作为丞相的候选人之一,足可见在刘邦眼里,陈平绝不是那个只会耍“阴谋诡计”的人。

相反,陈平其实也是有大局观的,在刚投靠刘邦的时候,两人曾经有过一番交谈。

刘邦问:“听说先生先在魏王那边工作,后来又跳槽到了项王(项羽)那边做事,两次都是半道离开,这次来到我手下,会不会又一次三心两意呢?”

陈平回答:“因为魏王不能采纳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去了项王那,结果我发现项王不能用人,他所信任的都是他宗族的人,于是我来到沛公您这里,因为我听闻您能用人。”

短短的一问一答,陈平便给刘邦点明了一条用人之道,那便是兼收并蓄,广纳人才。而这应该也是刘邦心中所希冀的理想状态,陈平在这场入职面试中得了满分,此后一直担任护军中尉跟随刘邦东征西讨,足可见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陈平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两度用计将刘邦从重围中救出,其中一次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功臣集团中的难兄难弟

和张良、陈平这样自半路加入刘邦麾下的人才不一样,刘邦麾下始终分成两个基本的派别,那就是以萧何、曹参、周勃、樊哙为代表的沛县功臣集团和其他非沛县出身的人。在西汉立国之初还有一点是最为特殊的,那就是后来以吕后为首的吕氏外戚势力,在出身上其实也归属于沛县功臣集团这个大集体中,这也是后来为何对吕后专权功臣们都持默认的态度,因为在他们深层的思维中,吕后与高祖是一体的,而吕氏同样出自沛县,和他们也是一体的。

相反,张良和陈平则完全就是刘邦集团中的异类,对出身高贵的张良沛县功臣们估计还无话可说,但对陈平,这群人可就完全不客气了,就在楚汉争霸时期,周勃等人就曾经向刘邦告过陈平的黑状,说他“多次跳槽,三心两意”“贪污受贿”还说陈平在家的时候“听说”与嫂嫂私通。

看,不要以为去年灯塔国选战激烈,什么招都有,论泼黑水这招,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用得炉火纯青了。

张良之后急流勇退,玩起了修仙的把戏,估计也是怕了这群沛县功臣,想要躲得远远地落个清静。

试问一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陈平怎么可能还跑去和张良暗中较劲玩内卷呢?

吕后临朝时的明哲保身

高祖刘邦死后,继位的惠帝虽然年幼,好在他有个强大的母亲—吕后。对朝中的局势吕后洞若观火,虽说吕氏一门出自沛县功臣,但吕后对沛县功臣态度微妙,其实在刘邦在位的时候就对沛县功臣一家独大的趋势十分警惕,如功臣排名第二的平阳候曹参,刘邦早早就将他打发出了朝堂到死也没有让他回来。

在惠帝继位以及之后吕后掌权的一系列事件中,网上某些吹嘘张良忠于刘邦而陈平则是个墙头草的说法毫无依据,张良和陈平事实上都站到了吕后的那边,别看张良陈平都是一等一的谋士,但实际上在司马迁高祖功臣封侯的年表中可见,陈平的曲逆候位列第四十七,而张良的留候更惨,位列六十二,两人在朝堂上的序列其实只不过属于中游,压根就不可能和处于第一集团的沛县功臣叫板,所以前有张良给吕后献计稳固了惠帝的太子之位,后有陈平当众表态支持吕氏封王,对张良、陈平这两位一等一的谋臣而言,这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这在随后吕后去世周勃诛杀吕氏家族的事件中也有所表现。

结语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人生有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通读《史记》里面张良和陈平的传记过后可以发现,这两位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升华,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天下大势,最后返璞归真,泰然而自若的过程。陈平认识到自己阴谋用得多,恐怕给后辈种下祸因,并且赞扬张良:“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勋之首冠也。”

可见,对张良,陈平其实也是极为欣赏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