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奶是“奶”吗?专家点名4个短板
植物奶是“奶”吗?专家点名4个短板
近日,美国《国际食品研究》杂志发表的新研究显示,植物奶存在营养劣势和一定健康隐患。
中国注册营养师张海英表示,植物奶是以含有一定蛋白质的植物和(或)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与其说是“奶”,不如说是一种“植物蛋白饮料”。根据原料,植物奶通常可分为四大类:豆类奶(如大豆制成的豆奶)、谷物奶(如燕麦奶)、坚果奶(如杏仁奶)及果蔬奶(如椰奶)。要将这些食材制成质感、香气都类似“奶”的植物奶,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工序,包括原料浸泡及打磨、固液分离、调配均质化、热处理、营养强化等。
新研究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食品科学系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10种植物奶与牛奶的营养价值作比较,发现植物奶存在以下4项短板。
缺乏优质蛋白质
除了大豆制成的豆奶,其他大部分植物奶的蛋白质含量很低,比如研究使用的样本中,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为3.4克/100毫升,杏仁奶和燕麦奶仅为0.4克/100毫升。我国各项植物奶标准中,关于蛋白质含量的规定值也不一样。根据国标《植物蛋白饮料 豆奶和豆奶饮料》(GB/T 30885-2014),豆奶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克/100毫升,与牛奶差不多;而燕麦奶、杏仁奶、椰奶等的团体或行业标准,蛋白质含量可能只有1克/100毫升。除豆奶以外,其他植物奶所含的蛋白质并非优质蛋白质,比如谷物奶就因缺乏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导致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偏低。
钙含量和吸收率较差
牛奶除了是优质蛋白的来源,含钙量也非常高。豆类、全谷类等虽然属于高营养素密度食物,钙、钾等矿物质含量较高,但从固体原料做成液体食物,矿物质含量会被“稀释”,达不到牛奶的补钙效果。牛奶中含有的乳糖还有利于钙质吸收,这也是植物奶不具备的优势。
含糖量较高
植物奶的糖含量通常高于牛奶,研究中,牛奶的糖含量为4.4克/100毫升,燕麦奶为6.09克/100毫升,大米奶为10.49克/100毫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植物奶为了呈现奶的稠厚质感,通常需要在均质化和热处理过程中加入高浓度淀粉;另一方面是人们普遍能够接受淡味(原味)不加糖的牛奶,但喝植物奶时,却更喜欢加了添加糖的口味,导致二者的糖含量差异显著。
热加工会产生有害物质
植物奶的生产加工过程和牛奶不同。牛奶通常是经过瞬间高温加热或巴氏消毒,热处理时间相对较短,对牛奶的营养成分破坏较小。植物奶的热处理所需时间较长,这就给美拉德反应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美拉德反应是加热过程中氨基化合物和糖类产生的一种非酶褐变。适度的美拉德反应可以赋予食物诱人的色泽和风味,但如果反应时间过长,不仅会破坏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危害健康的物质。研究人员发现,与牛奶相比,植物奶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更多,其可积聚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诱发动脉平滑肌细胞改变,促使血管硬化和脆化;植物奶中甚至还有牛奶中不存在的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张海英表示,植物奶也并非全无优势,比如其中含有膳食纤维、植物甾醇等,但鉴于上述缺点,一般不推荐用植物奶替代牛奶。素食、对动物乳蛋白过敏以及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考虑适当喝点植物奶,但椰奶含有较多饱和脂肪,血脂异常的人不建议饮用。挑选植物奶时,建议关注以下两点:一是配料表,选添加成分少、最好不含添加糖的产品;二是营养成分表,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的,最好能达到3克/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