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孩子适不适合国际教育?四个方面要考虑,经济条件最重要|国际教育面面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孩子适不适合国际教育?四个方面要考虑,经济条件最重要|国际教育面面观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3A02SJ300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谈及国际教育,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高昂的学费,令人眼花缭乱的课程体系和加诸国际教育之上的多元、全面发展等光环。
该如何看待国际教育?什么样的家庭适合国际教育呢?本期国际教育面面观邀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陈志文老师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郑金连老师一起探讨

国际教育面面观:家长应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走国际教育的道路?有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或标准来帮助家长做出这些决策?
郑金连:关于选择国际教育,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不仅涉及到孩子本身,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规划。家长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几个关键方面:首先是经济条件,其次是父母的教育背景,再者是孩子的性格,最后是家庭能够动用的社会资源
从经济条件的角度来看,国际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用较高,未来如果决定出国留学,这些费用将进一步增加。因此,经济规划需要长远考虑。特别是疫情之后,这要求家庭在做经济预算时需要考虑更长远的因素。例如,疫情期间航班限制对家庭规划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持续多年。
第二个方面是考虑家庭的背景。如果父母的教育水平较高且比较国际化,他们可能更愿意送孩子出国,并能更好地接受孩子在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转变。我们近期的一项调研发现,留学回国的学生常常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显著变化。例如,有些学生在国外对性别概念变得模糊,或者更认同女性主义等观念。如果父母不能接受这些变化,回国后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冲突。
第三点是孩子的性格特点。这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认真考虑。有些孩子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国外独立生活并适应不同的文化冲突。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社会资源。国内的教育相对公平,不完全依赖家庭的社会资源,更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然而,出国留学时,社会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申请优秀的学校和建立良好的职业网络都需要社会资源。如果家庭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比如能够为孩子提供实习机会或在回国后提供良好的职业网络,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对于中等家庭或普通家庭,尽管在国内教育环境较公平,但如果家庭资源有限,留学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根据我的研究和经验,我认为如果有能力并且价值观稳定,可以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是否出国深造。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期望的。
陈志文:我有一个与郑老师不同的观点。业内常说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合留学,但我认为这并非绝对。比如,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在行前教他如何刷鞋,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但他们很担心。一年下来,孩子回国休假,他们问孩子是如何洗鞋子的。孩子说很方便,洗衣机,让大家忍俊不止。因此,孩子的自理能力强或弱,并不一定决定是否适合留学。恰恰相反,如果你想提高孩子自立能力,就把孩子送到国外,他们的能力可能会得到全面提升。
谈到国际教育是否适合某个家庭或孩子,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国际教育不仅仅包括国内的国际学校,还有出国留学。原则上,没有绝对的“适合”或“不适合”,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基础。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充足,那么选择国际学校或出国留学就成为了一个可行的选项。家长应该首先明确两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国际教育?你的目标是什么?其次,这种选择可能带来什么副作用或副产品,这些是否是你所希望的?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国际教育可能就不适合你。
陈志文:国际教育没有适合不适合,关键是要什么不要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中介不断诱导家长,让他们相信孩子要早早出国留学,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成为“native speaker”。虽然早期留学确实有助于更好地内化当地文化,但这是否符合你的目标呢?过早的留学可能导致孩子无法适应回国后的生活,文化内化可能让他们在国内的适应能力变差。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国外的一所著名常青藤大学完成本科教育。这个孩子回来后,有朋友向他咨询留学的事宜,他竟然表示必须收费。这让他父母感到震惊。孩子的理由是,他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具有价值,如果没有回报,他觉得浪费时间。他的观点很有道理,但这也体现了文化内化的结果。这种孩子在国内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因为国内对这种文化的接受程度较低,他们可能在国内的社会交往中面临困难。这就是文化适应的一个真实例子。
总的来说,留学的门槛主要是经济条件。对于那些学业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奖学金完成学业,但大部分情况下,经济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在花费金钱之前,家长应考虑这个投资是否能实现目标,是否值得购买这项服务。
国际教育面面观:如果已经把孩子送到了国际学校,但是读了两年,发现真的不适合,想退回来继续走国内教育,这个转换会很顺畅吗?还是国际教育更像一条单行道,必须一条道走到黑。
陈志文:我碰到过,特别优秀的孩子两头都能走的。这些孩子,其实无论哪种道,他都走得通。具体例子就涉及到某著名超级中学,我就不说了。这个孩子在国内是清北随便挑,那么同时他当年也拿到了两个常青藤大学的offer,SAT和托福都接近满分,让我非常的意外。这就属于天才,他怎么走都行。
退回来的例子我也遇到过。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全面普及,你想考不上大学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国际教育走不通你退回来参加高考就是了,没有人会剥夺你高考资格的,80岁老头都可以参加高考。很多人乱讲,你要是考不上普高,你连考大学机会都没有,这胡说八道。既然五六十岁的人都可以参加高考,那么你为什么不能呢?这个说法本身就有些缺乏常识。高考的难度在于你能否达到本科或专科的标准,而不是一定要考上最顶尖的学校。比如在北京和上海,招收的学生中大约有70%到80%是本科生。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地方,本科率也通常在50%以上甚至更高。例如,2020年和2021年在黑龙江上本科的分数线仅为280分,吉林是292分,新疆是285分。相比之下,专科的分数线普遍较低,大约在150分左右,一般二次征集志愿就降到100分了。
所以上国内的大学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你要求不高。那但凡优秀一点的孩子,他回来其实就是熟悉国内高考的模式,或者套路,这个题拿过来一看就知道了。三年前和三年后考的是一样的。比如说数学第一道题考集合知识点,常年都是这样。题型是不变的,但凡努努力一点,考个本科问题不大,只要智商是正常的。
现在我反倒认为试错成本是比较低的,很多人老说是成本高,我真的不觉得。你永远可以重启,就像这两年出现的高考案例,有很多孩子清华毕业又去重新参加高考去读中医去了,还有一个做教培的又重新参加高考去想学医生,特别有意思,特别多重启都是去学医,非常有意思。选择太多了。我们那年代没有退回来的时候,现在机会比较多,所以不要有什么压力,退回来就退回来了。
郑金连:我非常赞同陈老师的观点。现在的机会比以前多了很多,但不同地方的教育资源和体系存在差异。因此,家长需要关注当地的教育资源和通道,这些资源和通道在不同地区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即使孩子从小就接受国际教育,留学之后再回国进入体制内工作也是可以的。现在的体制内招聘和晋升机制已经逐步适应了这种变化,尤其是在国际组织和相关岗位上,越来越重视国际教育背景的学生。因此,即便中途回来,走完国际教育通道后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相关的通道也是逐步打通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