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规范是什么?
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规范是什么?
危废暂存间是用于专门贮存危险废物的场所,其建设标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危废暂存间是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标准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以下从选址与布局、建筑材料与结构、设施与设备、标识与记录、定期检查与维护、人员安全与培训、环境监测与报告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危废暂存间的建设标准。
一、选址与布局
危废暂存间应位于厂区内清洁、卫生、无污染的地方,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当需要设在室外时,应有防止雨水浸淋和渗漏的措施。宜设在靠近产生源处或便于运输的位置上,若不能位于产生源附近,应尽量远离污染区域和居民点50米以上。地势应高于周围地面,避免积水。同时,危废暂存间应具有固定的区域边界,并应采取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的措施,以防止危险废物流失、扬散等。
二、建筑材料与结构
危废暂存间的建筑材料应坚固、防渗,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地面应防渗漏,通常采用防腐蚀、防渗材料建造,如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顶部应防水、防晒,确保结构稳固。门口应设置围堰,以防止液体泄漏。建筑材料的选择还需考虑其耐腐蚀性和与危险废物的相容性,确保长期安全使用。
三、设施与设备
危废暂存间应具有防雨、防火、防盗等设施,并保持完好。应设有符合环保要求的通风装置,如排风机,且排气筒高度应满足相关规定。废气排放口须安装便于检查的气密盖板。存放危废为液体的暂存间内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如托盘、导流沟、收集池等。存放危废为具有挥发性气体的暂存间内必须有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此外,还应配备应急喷淋和洗眼装置,以应对突发情况。
四、标识与记录
危废暂存间内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危险废物的名称、种类、特性、危害程度等。同时,应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对进出暂存间的危险废物进行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记录至少三年。标识和记录是危废管理的重要基础,有助于确保危险废物的合规处理和追溯。
五、定期检查与维护
企业应定期对危废暂存间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暂存间,应及时进行整改和维修。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的完整性、防渗设施的完好性、通风系统的有效性等。
六、人员安全与培训
操作和管理危废暂存间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危险废物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技能。同时,应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其熟悉应急处理措施和安全防护要求。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环境监测与报告
企业应定期对危废暂存间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土壤污染情况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危废暂存间的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选址、建筑材料、设施与设备、标识与记录、定期检查与维护、人员安全与培训以及环境监测与报告等多个要素。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和管理危废暂存间,才能确保环境安全和人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