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认错,特斯拉自研激光雷达,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马斯克认错,特斯拉自研激光雷达,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本文原文发布于2025年1月19日,部分内容可能已过时。
2025年1月,有消息称特斯拉正在自研激光雷达,这一消息迅速引爆了激光雷达行业。受此影响,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当天股价暴涨36%,速腾聚创次日也大涨17%。这几乎可以理解为马斯克认错了,对激光雷达的观点随着中国厂商将价格打下来后开始有所改变。如果后续特斯拉也开始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的话,则激光雷达将迎来真正的大爆发,估值上的压制也会被全面释放。
激光雷达的技术原理与市场现状
目前无人驾驶主要有两种主流的视觉方案:纯视觉方案和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纯视觉方案就是只用摄像头获得图像,纯依靠算法和算力来形成感知。多传感器融合除了摄像头,还结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其他传感器形成更综合和全面的感知信息。
激光雷达的原理是不断发射激光,遇物体反射回来接收之后就可以计算得到物体的距离、形状和轮廓,进而判断出物理的大小以及是什么。激光雷达又分为机械雷达、混合固态雷达和固态雷达三种。
机械雷达性能最好,但最贵、寿命也最短,而且体积比较大,用在家用轿车上显得不太美观,因此目前主要用于一些特种机器人和Robotaxi。固态雷达因为技术限制,在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这两方面不太容易兼顾,因此目前主要用在“补盲”,但这和纯视觉方案很互补。
固态激光雷达本来成本也很贵,最早一台也要几万块,但国内产业链起来以后很快就把价格打到4000以下,速腾最新发布的MX激光雷达价格已经打到200美元以下区间了。现在15-20万的国产新能源车已经能用上配置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方案。从今年起可能还会继续向下突破,进入15万以下的车型。
国内激光雷达市场格局
根据观研天下统计数据,2024年1-5月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前四名分别是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和图达通,市场份额分别为43%、22.8%、18.7%和15.1%。
华为主要是给自己体系内的智驾方案做配套,激光雷达虽然也是个不小的赛道,但肯定算不上华为的重点,图达通最近几年的份额逐渐在走下坡路,因此国内主要就是禾赛和速腾这两个寡头。
激光雷达的技术参数比较复杂,简单点说,一个看线数,线数就是激光雷达能够收发的激光束,线数越高看的越远、越清楚。早年的激光雷达只有64线,128线就算高端了。现在128线是起步,512线是高端。速腾这两天在CES发布了最新的旗舰产品EM4,是全球首款1080线超长距激光雷达,在300米距离上能够保持10%的精度,最远探测距离达到了600米。
还有一个看点云。激光光束反射回来在雷达上形成一个点,大量光束反射就形成点云。点云数据量越大,成像效果越好。这一点上禾赛相比速腾暂时胜过一筹,同等级的禾赛128AT是速腾M1P点云数据的两倍,因此,总体上禾赛卖的比速腾要贵、毛利率也更高。
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未来3-5年国内新能源车800万台的市场容量,单台平均2,000元售价,市场大约是160亿。假设净利率能够达到10%,16亿利润给20倍市盈率320亿,速腾和聚创能各占据30%市场份额的话,估值差不多就是百亿。
速腾目前的市值是110亿港币,差不多就是百亿人民币,禾赛在三季度给出非常乐观的四季度指引以后,从不到5美元涨了3倍到15美元,目前市值不到20亿美元,相当于140亿人民币,也可以认为这是美股市场相比港股公司所给的溢价吧。
速腾和禾赛这两家公司一直以来都是相互竞争相互追赶。速腾以低价传统争夺市场,出货量比禾赛高,但收入总量反而不如禾赛。禾赛最近两个季度也开始降价发力,因此销量增速也开始加快。但总体而言,从毛利率趋势来看,速腾、禾赛两家企业的季度环比都是在上升的,说明价格战仍然相对可控,双方的前提都是保证毛利率不受侵蚀。
速腾和禾赛打价格战,其实也是在清理战场,阻止新进入者进入激光雷达这个市场。如果未来能够保持双寡头+华为这样的竞争格局,对于三家相互之间协调保持一个合理利润空间是非常有利的。
除了华为,其他新能源车主机厂商也有在自研激光雷达。2023年比亚迪进军激光雷达,2024年吉利旗下的亿咖通也发布了两款激光雷达。所长认为大概率不会对目前的竞争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但还是会对速腾、禾赛的定价产生一定的压力(你不给我低价我就用自己的)
再看远一些,更大更有前景无疑是Robotaxi,这也是激光雷达更性感的一个故事。但Robotaxi也会面对特斯拉全视觉方案的挑战,现在全视觉方案肯定满足不了Robotaxi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未来是否能够满足,也还没有一个定论。也可能激光雷达方案发展的速度足够快,快到成为事实上的主流方案,那无疑是对激光雷达最有利的一种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