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是真的吗?在县中上一节媒介素养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是真的吗?在县中上一节媒介素养课。

引用
1
来源
1.
http://peerchina.org/22422/

在我们的印象中,高中校园好像一直是一个与外界割裂的地方。更别说在县中,大家的生活都是三点一线为学业奔波。但是在操场、食堂、小卖部和宿舍,信息的涌动是挡不住的。

11月末,PEER合作校的毕业生、学编导的小胡同学和PEER前实习生雨霏作为超新星志愿者前往绥宁一中PEER空间,在挚行者段段和项目官员笛子的支持下,大家共同创造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发生在县域中学里的媒介素养课。

先来认识一下小胡同学:学编导的小胡和她的PEER观影史

在如同被复制粘贴的上班日常中,笛子姐发来微信说:“莎莎!我们和雨霏(23PEER研究院传播部实习生)一起去县中搞媒介素养工作坊吧!”
我立马一声应下。在一开始的亢奋过后,迫近出发时间,我又开始倍感紧张。
我开始思考媒介素养是什么。对于像我这样的县中学生来说,媒介素养又意味着什么?媒介素养工作坊值得开吗?它对于同学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关于媒介素养的解释,来源于网络
我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媒介素养的有关名词解释,想要从中获取一些信息。“不同媒体中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但是在县中大家接触到的都是一些热门的网络媒体软件,获取方式相对重合单一。大家能对这个工作坊感兴趣吗?

先来看个视频预热一下~

媒介素养还能这么玩?

工作坊刚开始时我们确定下来的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引导大家分辨不同媒介的信息,了解不同信息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信息接收者对其的理解。
实践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渐渐扩展到学生能够理解并警惕信息茧房的存在,能接受“吵架”反而是更好接受不同渠道信息的环境——去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去打交道。
工作坊最后,学生们“激情”讨论后决定抓住UP主雨霏姐讲述如何当一个内容生产者,以及如何确定自己的受众喜欢怎样的信息——用同学们喜欢的俏皮话来说,就是如何带大家去理解信息利用信息差“搞钱”!

绥宁一中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好奇班主任买的什么车

同学们对于活动的反应非常有意思。对于一些碰巧来到PEER空间,完全不知道今天有活动的小伙伴来说,在受到笛子姐热情邀请时,第一反应是试图躲藏躲藏,然后才是被活动的名字吸引来参与。对于之前就对活动有所耳闻的同学,则是非常好奇激动不断追问活动开始的时间。
当第一个环节开始时大家都表现得很感兴趣。
“你最近在关注什么消息和八卦?通过什么方式/渠道知道的?”
大家的回答非常五花八门,但总体上来说都是围绕着校园展开的:
“我好奇班主任什么时候发抖音。”
“什么时候放假?”
“班主任谈恋爱的了吗?”
“校长和班主任买的什么车?”
“电视剧更新了吗?”
接下来我们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信息搜集的能力,从0-10给自己打分。
分为两个小组后,我们让大家做一个“爱情侦探”的真相还原任务:
学校里有一对低调的学霸,他俩好像似乎是在谈恋爱,你要怎么确认他们是不是在谈恋爱?
大家的回复都非常有意思,还有一些隐藏实力型选手给出了意想不到的回答:
“以身入局”型
发万能墙找其中一个处cp
猜猜谁是真嫂子
“派生狗仔”型
找学校小卖部老板打听
他们有没有经常一起来买东西
“私家侦探”型
跟踪监视偷闻
你的身上有她的发香味!
激烈的讨论和分享结束后,雨霏又趁热打铁给同学们加餐热腾腾的理解信息素养的小知识:
以自我身体为中心的信息流传图

原来真相这么没意思吗


第二天午休时间,雨霏先带大家认识了五个扭曲事实的方法,然后由我带领大家进行「造谣」工作坊的小剧场。
扭曲事实的五个方法
小剧场的玩法很简单,同学们分为两方根据一个已知信息推断出可能的真相,中间会有两次不同信息的补充。两方都需要坚定自己的版本才是真相,用五个方法推理出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并且说服对方:
起因:一个男生在第三节课上课过程中被教导主任和班主任带走了。这时,他的兄弟说:某某摊上大事了,惹了一个低年级学生。
事件经过发酵后,有两个版本的故事传出来:
版本①:某某在课间因为捡足球打了一个低年级学弟;
版本②:低年级女生向某某表白被拒绝,然后吵起来了。
同学分小组推理过程中碰撞出非常多精彩的正反方辩论,每一方都尽可能地想要证明自己的立场是对的:
正方:“某某其实有一个女朋友并且他们经常在QQ空秀恩爱,所以不可能是表白肯定是打架”
反方:“那是他有小号!”
当推理辩论进行到这的时候,大家已经完全进入到了情景中!
最后我们让大家提供三个证据来证实自己阵营才是对的。当真相公布后大家都觉得很失望,因为这个真相和大家的推理相比显得很普通,远远没有大家的推理精彩。但是在失去堆砌的“证据”后,真相往往就是朴素和无聊的。
最后一天的工作坊,雨霏姐带大家上了一层难度,学习了一节「假新闻」课。雨霏分别展示了文字、音频、视频的ai造假手段,同学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做

在第二天的推理游戏结束后,有一位女生留下来询问了一个困扰她很久的问题。
之前在走廊上,她听到一群人在讨论一个女生,但是他们口中的女生和她所了解的女生根本完全不一样。当时她没有勇气直接站出来大声为女生辩解,后来那个女生转学走了,她一直因为没有为那个女生做些什么而感到困扰。
“保护自己肯定是首先的,你可以寻求信任的长辈或者第三方来帮助你,替你传达。”
“你可以用写信或者留信息的方式告诉她,我知道你是什么的,你根本不是他们说的那个样子,还有,我在你身边。让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
“但是她现在好像过的很开心,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她本人如果都不在意了,那你也可以不用再纠结了,天生的大女主大男主不会在意这个,我们在心里祝福她/他就好了。”
媒介素养这节课虽然可能对大部分学生在当下而言都只是当一个游戏、一场热闹。但是同学们知道了信息差的重要性,大家也会下意识地多进行信息的搜集,会注意单一平台的信息不一定是准确的。
当同学们未来面临相同或者类似的处境时,或许会想起曾经有个专攻科普内容的UP主姐姐告诉他们,信息事实扭曲可能遇到的五个问题,并以此支持自己去进一步思考反问。
最后,回到我自身来说,虽然这节媒介素养课没来得及让我了解更多同学们想讲的故事,以及他们期待的讲述方式,但是我相信未来肯定还有机会的,期待下一次和同学们的见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