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4首写珍惜眼前人,感受落花与岁月的美好。凄美诗词总是惊艳
七绝4首写珍惜眼前人,感受落花与岁月的美好。凄美诗词总是惊艳
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七绝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本文精选四首七绝诗,通过细腻的赏析,展现了诗人对时光、青春、离愁的深刻感悟。
七绝.青葱泪
风雨黄昏焉可期,春深一架火荼靡。
流光谢后青葱泪,容我再燃三两枝。
首句“风雨黄昏焉可期”,以风雨交加的黄昏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这里的“焉可期”表达了对未来无法预知的无奈和忧虑,仿佛风雨中的黄昏,让人无法期待光明的到来。
次句“春深一架火荼靡”,通过“春深”与“火荼靡”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火荼靡”却暗示了一种热烈而短暂的美,如同火焰般绚烂却又转瞬即逝。这种美,或许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但又深知其难以持久。
第三句“流光谢后青葱泪”,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流光即时光,谢后则意味着时光的消逝。而“青葱泪”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时光流逝后的哀伤与不舍。这里的“青葱”既可以理解为青春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美好事物的代称。
末句“容我再燃三两枝”,是诗人在经历了前面的哀愁与无奈后,所发出的一种不屈的呼声。即使知道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即使已经流下了青葱的泪水,诗人仍然希望有机会再次点燃生命的火焰,再次追求那些曾经失去或未曾得到的美好。
这首诗以风雨黄昏为背景,通过春与火、流光与青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在哀愁与无奈中,诗人仍然保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七绝.天涯月
花逐清波波逐谁,潮声涨后笛声吹。
浮天一叶天涯月,照尽漫漫春水湄。
首句“花逐清波波逐谁”,以花逐清波为引,带出了一种流动、追逐的意象。这里的“逐”字,既表达了花的主动,也暗示了波的被动,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而“波逐谁”的疑问,则给这种追逐增添了一丝迷茫和探寻的意味。
次句“潮声涨后笛声吹”,将自然之声(潮声)与人文之声(笛声)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潮声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起伏;而笛声的吹响,则如同一种呼唤或寄托,穿透了时空的界限。
第三句“浮天一叶天涯月”,将月的形象引入了诗中,形成了一种高远而孤独的意境。这里的“浮天一叶”既形容了月的轻盈与高远,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漂泊与无依。而“天涯月”则更是将这种孤独与思念推向了极致。
末句“照尽漫漫春水湄”,以月的照耀为结,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漫漫春水湄”既形容了春水的广阔与绵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如春水般汹涌澎湃。而月的照耀,则如同一种温暖与慰藉,照亮了诗人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这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对时间、对情感的深刻感悟。在孤独与思念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慰藉与力量。
七绝.落花寒
流年四十岁中烦,明月天涯早不堪。
尽日浮杯因病骨,枕函边上落花寒。
首句“流年四十岁中烦”,直接点出了诗人已至中年,且正经历着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四十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此时诗人回首过往,展望未来,心中难免生出诸多感慨和忧虑。
次句“明月天涯早不堪”,将明月与天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意境。明月本应是美好的象征,但在这里却与“不堪”相连,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涩。天涯的遥远,更增添了这种情感的无奈与沉重。
第三句“尽日浮杯因病骨”,通过“浮杯”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病而借酒消愁的情景。尽日浮杯,说明诗人整日都沉浸在酒中,试图以酒来麻醉自己,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与病痛。
末句“枕函边上落花寒”,以落花的寒意作为结尾,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哀愁氛围。枕函边上的落花,既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而“寒”字,则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极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寒意和无奈。
这首诗以中年之感为引,通过明月、天涯、浮杯、落花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对病痛的苦楚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深深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绝.梦深时
一花飘在梦深时,昨日风吹雨打枝。
莫问浮生多少恨,青春不过泪珠儿。
首句“一花飘在梦深时”,以梦境中的一花飘落为开篇,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的“梦深时”暗示了梦境的深沉与迷离,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与情感。
次句“昨日风吹雨打枝”,通过回忆昨日的风吹雨打,将梦境与现实相联结。这里的“昨日”既指过去的时光,也代表着诗人曾经的经历和遭遇。风吹雨打,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使得诗人对过往充满了感慨。
第三句“莫问浮生多少恨”,诗人以劝诫的口吻,表达了对浮生若梦、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浮生,即人生如浮萍般无依无靠,充满了不确定和变幻。而“多少恨”则暗示了人生中的遗憾与痛苦,诗人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过多地追问和纠结于这些。
末句“青春不过泪珠儿”,以青春的易逝和泪珠的脆弱为结,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青春,是人生中最为美好而短暂的时光,但在这里诗人却用“泪珠儿”来形容它,既表达了青春的珍贵与脆弱,也暗示了青春岁月中难以避免的悲伤与哀愁。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对青春易逝的哀愁以及对浮生若梦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