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美国在越南战争投入数十万兵力,为何越南却成美国的“滑铁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美国在越南战争投入数十万兵力,为何越南却成美国的“滑铁卢”?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MIMDE6055693FM.html

越南战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美国在越南投入了数十万兵力,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越南的命运,也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切入,分析美国、苏联和中国在越南问题上的战略考量,以及越南战争对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对外战略短暂向和平崛起方向转变,新中国也需要一个进行休养生息、国家建设的外部环境,美国的国际国内环境也不允许其大规模的介入另一场战争。

在此情况下,朝鲜战争的结束,《日内瓦协议》的签署使对抗双方能够在越南战场上稍作喘息。

这是冷战双方力量博弈的结果,是美国遏制与中国反遏制冲突的结果,这其中既有美国遏制战略和对缔结联盟防御体系的试探,也有中国对地缘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的考虑。

和平是短暂的,美国的遏制政策如同其“多米诺骨牌理论”一样,一旦开始,除非被打断,不可能停下来。美国也利用日内瓦会议后的短暂和平局面,将南越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成立以其为首的针对中国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

但是,事与愿违,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并没有起到像北约组织那样,在欧洲与苏联强势对抗和包卫的作用,而只是成了“一只绵羊”。

但是身处冷战大局,在冷战理论和政策的指导下,美国不得不继续深入,其角色也由印度支那战争间接干涉者变为直接军事参与者,直到其战争或者政策的失败。

法国在印度支的失败,使美国坚定了取代其在该地区地位和作用的决心。但随着越南战争局势和美国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政策,也逐渐从信心满满的打击和遏制向赶快从这场战争中抽身转变。

从肯尼迪到尼克松,美国关于越南的战争政策经历了由“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再到“战争越南化”的转变。

1955年10月,美国操纵吴庭艳进行“公民投票”成立所谓的“越南共和国”以取代法国支持的保大“皇帝”政权。

1960年12月,作为相应对抗力量的另一股主力成分南方民族解放阵营也正式形成了。从1959年开始,美国针对越南军民的游击战术,对南越政权进行了反游击战训练,并赋予其驻越军事顾问参与具体作战计划的权利。

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继承和发展了其前任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他认为越南的丧失以及其后的多米诺现象,极有可能使他们失去整个东南亚。

对于直接出兵越南,美国各界是存在分歧的,因此肯尼迪采取了谨慎而又充分干预的方法,“用美国的支援部队和增加军事顾问帮助西贡作战”,这是美国干涉越南的一次重大升级,表明美军要直接投入越南战场。

通过建立战略村,快速打击和美军的空中火力支援以及化学战,越南南方的武装解放阵营处境艰难。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国继续增派军队,到1963年达到16000多人。

在老挝,美国也是采取了提供作战装备和派遣军事顾问并直接指挥作战的方法。美国更是无视1962年签订的《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等协议,悍然指挥右派军队进攻解放区,并于1964年5月通过用飞机轰炸的方法在老挝开辟 了“第二战线”。

针对美军对越发起的“特种战争”,中方积极应对,除了无偿对越援助武器装备外,中国军政领导人先后访越商讨协同作战与联合抗美等问题。

面对越南担心美国扩大战争的可能,1964年6月毛主席明确表态,中国和越南“无条件共同对敌”。

7月份,周恩来在老挝、越南、中国举行的重要会议上,针对美国把“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的可能,指出:“美国走一步,中国走一步;美国出兵,中国也出兵”。

中国军队也因此时刻准备着,待时而动。此时,对抗双方的战争预期和准备都在高涨,越南战争局势进一步恶化。

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约翰逊继任。他在1964 年提出战争“逐步升级”的战略,为扩大战争造势和提供理论支持。

紧接着,1964年8月初,以“马多克斯号”事件为引线,造成了美海军与北越军队的多次摩擦。随后,约翰逊便以美国海军遭到“挑衅”为借口突然派军队袭击了清化、鸿基等港口,引发了形成局部战争的“北部湾(即东京湾)事件”。

随即《东京湾决议案》授予总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击退对美国部队的任何武装攻击”,美国公开对越武装作战,将战火燃烧到了北越,扩大轰炸规模,战争进一步升级。

以1965年3月8日战争规模再次扩大为时间节点,以美军的作战部队登陆岘港为标志,越南战争实现了由美国援助和指挥的“特种战争”,向美国直接出动地面部队充当作战主体的“局部战争”方向转变,使越南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美国战争。

到4月份,驻越美军已达82000人,战争规模也再次扩大。


至于中国方面,在1964年成功拥有了核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美国政府升级战争遏制中国的决心。1965年6月9日,中国第一批志愿工程队赴越联合抗美。

到1968年底,美国“南打北炸”的战争方式并没有取得其预期中的效果,而美在越部队已经涨到54万,“局部战争”很难进行下去。

北越方面则在该年趁势发动了波及整个越南的声势浩大的“春节攻势”,整个越南军民深受鼓舞。

攻势效果造成了巨大的效应,不仅极大地破坏了西贡政权,而且使美国的“绥靖计划”破产。在美国国内,适逢总统大选之年加之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经济动荡,美国反战舆论高涨。

约翰逊总统不得不重新思考对越政策,考虑把轰炸解决问题的方式用谈判的方法来代替。最终,于5月10日与北越政权代表展开巴黎和平谈判,到10月31日宣布停止对北越的轰炸。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多极化趋势明显,苏联趁机扩充军力,面对国内外压力,尼克松力图快速体面地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脱身。

一方面, 通过“战争越南化”的方法,在本地建立可以替代美国军队的武装部队,使美军尽快从战争中抽身。

另一方面,美国计划用谈判的方法维持自己的“体面”,同时确保南越政权的存续。

同年6月,由多种解放和爱国力量阵线组成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临时政府成立,抗美力量进一步凝聚和充实。

尼克松也把“战争越南化”视为其“最重要而且是最明显的运用”,一面实现逐步从越南撤军的目标, 另一方面加速武装和军援南越政权,充分增强其对抗实力。


1970年初,美国通过为柬埔寨军事势力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利用其搅动浑水,发动政变,再次引起该地区动荡。

这是美国在实施战争降级过程中的一次战争升级扩大,作为其“大棒加胡萝卜”的两面技法,其也在使用谈判解决问题。

是年6月份,中国援越部队回国。但是,尼克松于1972年的大选胜出后,再次强硬起来,中断谈判,实施所谓“卡脖子外交”,对越南进行最大规模的轰炸,为和谈更体面地从越南撤军增加筹码。

1973年1月末,北越政权通过和谈交涉与美方面签署了事关停战撤军的《巴黎协定》,美军最终撤离。


1975年西贡政权被推翻,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在中国等友好国家的帮助下,1976年统一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随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民主柬埔寨相继成立。

到此,美国策划参与的印度支那彻底失败,在越南的多米诺骨牌最终倒塌。

美国关于越南的战争政策经历了由“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再到“战争越南化”的转变,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耗费了巨额财富,在战场上投入了几十万兵力,其投弹量超过朝鲜战争,不仅对越南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对其本身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巨额军费引发经济混乱,国内矛盾也因为战争被引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再次被打破,在国际上诚信度和名誉大大降低。

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遏制中国的计划再次破产。在越南战争中,中美两国都无意像在朝鲜战场上那样正面对抗,双方都克制在一定程度上,在增加援助的同时尽量减少直接对抗,避免了另一场中美大战的爆发。

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在几十年后谈起这场奇怪的战争坦言道,“事后证明我们错了,我们过高估计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


在欧洲地区,东西方的较量是以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为特点的纯冷战方式进行的。在亚太地区,东西方的对抗是以区别于欧洲冷战的热战方式进行的。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