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天文学起源
十二生肖的天文学起源
《生肖的变迁:中国绘画中的符号想象》侯素平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多年,搜集过很多关于生肖文化的资料,在这本书稿中精心挑选了二百余幅古画,以此作为笔触的开端,讲述十二生肖文化的相关故事、典故逸闻以及流传渊源。全书图文并茂,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带读者了解生肖文化的来龙去脉、个中演变。
>>内文选读: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地支配生肖,其源头连着上古天文学。斗转星移,时光悠悠,让生肖文化变得深邃而神秘。要想溯其源头,如同在荒原上跋涉,既是艰难坎坷的求索之路,又是捡拾新奇、收获惊喜的文化之旅。
在追溯十二生肖的天文学起源之前,我们先要理清楚中国古天文学的几个基础概念。据《易·传》记载:先贤仰观星象于天,经过大量观测,创立了星象学。古星象学将满天星辰大致分为三垣、四象及七政等,三垣是:紫微、太微、天市;七政是:日、月与北极五星;四象指东南西北四大星区,由黄道平面的二十八组星座构成,在古天文学中,它是七政等星旅途停留休息之所,因此又叫二十八宿,宿取过夜之意。战国曾侯乙墓漆箱(湖北随县出土)上画有《二十八宿星象图》,图中标有完整的二十八宿名称。
宋代高承在《事物纪星源次》中写道:"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次,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在古代天文学中,"十二次"是一个划时代的概念,高承认为是黄帝所创,与之相关的二十八宿也是由黄帝创立。这里说的"十二次"就是"十二星次",又被称为"十二宫"。我国古代先贤为了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将周天分为十二等份,这里说的周天,是古人依据太阳东升西落的可视路径绘制而成,也就是黄道平面。
这十二等份依次命名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而二十八星宿,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也表达为具体的图像,分别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据《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二十八宿分布在周天,代表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包含二星宿,而子(北)午(南)卯(东)酉(西)各含三星宿。这样从北到东再到南然后到西,二十八宿走完,正好是十二生肖的一个周期,也就是一天。
而二十八星宿和十二生肖的对应为:
危(燕)、虚(鼠)、女(蝙)都值子,取鼠代表子;
牛(牛)、斗(邂)都值丑,取牛代表丑;
箕(豹)、尾(虎)都值寅,取虎代表寅;
心(狐)、房(兔)、氐(貉)都值卯,取兔代表卯;
亢(龙)、角(蛟)都值辰,取龙代表辰;
轸(蚓)、翼(蛇)都值巳,取蛇代表巳;
张(鹿)、星(马)、柳(獐)都值午,取马代表午;
鬼(羊)、井(犴)都值未,取羊代表未;
参(猿)、觜(猴)都值申,取猴代表申;
毕(乌)、昴(鸡)、胃(雉)都值酉,取鸡代表酉;
娄(狗)、奎(狼)都值戌,取狗代表戌;
壁(貐)、室(猪)都值亥,取猪代表亥。
其中子鼠、卯兔、午马、酉鸡代表的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有三个星宿,其他生肖则有两个星宿。
由此可见,十二生肖与二十八宿相互对应。可是,古人既然已经划分了二十八星宿,而且每个星宿都有相应的动物对应,为什么不是二十八生肖?有人可能会说,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其实这不过是由于古人选定了十二这个数字,才有了这样的结果,时间,本来就是由人为来设定刻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