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临床观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临床观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knowcat.cn/p/20241228/2325006.html

耳石症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多而复杂,明确诊断不易,也使得治疗变得较为棘手,一般仅采用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抗耳内眩晕药物以缓解临床症状,也导致了许多患者无法得到根治,甚至有部分患者使用药物无效,因此需要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耳石症患者80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5~75岁,平均(52.7±6.1)岁;嵴帽结石症12例,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5例,后半规管管结石症2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3~74岁,平均(52.1±6.4)岁;嵴帽结石症12例,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6例,后半规管管结石症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给予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H20040130,规格:6mg/片 ]12mg,饭后服用,每天3次,并且适当补充维生素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法复位方式:

(1)嵴帽结石症:保持头部和背部挺直,协助患者迅速向着患侧进行侧卧,保持60s,当眩晕,或者眼震改善后,头部向上快速旋转45°,保持1~2min,缓缓改为坐立位,以管结石症复位方法,再次复位。

(2)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选择Barbecue手法进行复位,选择坐立位,协助患者平卧,头偏向健康一侧,翻转90°,身体朝着健康一侧翻转,患者的面部朝下,在此往健康一侧翻转,保持患侧要侧卧,协助患者坐立,每个动作保持眼震小时后,持续60s,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动作。

(3)后半规管管结石症:选择Epley手法进行复位,采取Dix-Hallpike变位试验,选择坐位,将头部向患侧偏45°,迅速躺下,在肩膀下垫着枕头,将头部控制悬空,朝着健侧旋转45°,头部保持不动,身体则从仰卧位向着健康一侧变为卧位,当患者眩晕的症状消失,缓缓坐立,头部向前倾斜约30°,每个体位保持60s,当眩晕症状消失,才进行下一个动作。当Dix-Hallpike诱导使患者眼震消失后,将头部向着健康一侧旋转90°,脸部朝下,身体朝着健康一侧进行侧卧,耳石头会出现迁移,协助患者缓缓坐立,每隔体位保持60s,当眩晕消失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行手法复位治疗。患者在2d内,头部禁止出现剧烈晃动,睡姿保持高枕平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治愈:患者变位性眼震完全消失,或者眩晕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变位性眼震有明星改善,或者眩晕明显改善;无效:与上述不符;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采取眩晕障碍量表(DHI)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眩晕更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专业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70.0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均为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DHI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DHI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0 27.34±9.42 10.33±3.71 10.423 <0.05对照组 40 28.16±9.86 14.80±4.02 8.186 <0.05 t 0.502 2.739 P>0.05 <0.05

3 讨论

耳石症主要是内耳耳石脱落,进入内耳迷路,刺激内耳平衡器,致使内耳失去平衡,会导致眩晕产生。该病诊断也较为困难,一般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得出耳石症诊断,但由于病因复杂,涉及范围广泛,因此难以明确定位,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该病的治疗仍然值得探讨。由于耳石症主要症状为眩晕,因此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常用的症状缓解药物,其对抗耳内眩晕效果显着,在患者有明显眩晕症状时,使用该药可改善耳内循环,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因此在耳石症的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但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仅可作缓解症状之用,并不能根治耳石症,因此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服药后相当长时间内会存在眩晕症状。本研究对照组中仅采用该药进行治疗,无效率达30.00%,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需要采取体位调整的方法,将耳石归位,从根本上解决耳内平衡器受刺激的现状,达到治愈目的。

手法复位是可取的耳石症治疗方法之一,在排除中枢性原因后,对应的手法复位可起到显着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方法较多,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如水平半规管患者多采用Barbecue手法进行复位,而后半规管患者则采用Epley手法复位进行治疗,两种手法是根据不同情况的耳石症患者所设计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可通过变换患者头位和体位,使耳石脱落,并且使管内管石沿管壁通过管口到达椭圆囊。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而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采取手法复位绝大部分情况下可解除耳内平衡器受刺激情况,配合抗耳内眩晕药物暂时缓解临床症状,可对大部分患者生效,较单独使用药物更有优势。并且手法复位几乎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是一种安全的耳石症治疗方法。同时,本研究还利用了客观的DHI评分对患者眩晕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治疗2周后评分平均为(10.33±3.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培他司汀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但需要注意,手法复位需要患者具备良好耐受能力,长时间保持某体位使耳石充分移位,因此在实际操作时,需要根据患者耐受性操作,尽可能熟练复位方法,加快复位速度,对患者有利。同时,手法复位实际操作并不困难,也无需特殊条件与场地,因此不仅适宜于综合性医院开展,在社区诊疗中同样可以进行,推广难度较小,具有广阔的前景。

综上所述,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可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而单纯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仅可缓解临床症状,治标不治本,而联合手法复位可通过体位调整以及手法使耳石复位,解除不良刺激,对患者十分有利,较单独药物使用效果更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