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艾灸握在手,“湿气”远离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艾灸握在手,“湿气”远离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4207398

春季是除湿的好时节,而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除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艾灸为什么能除湿,哪些穴位能除湿,以及如何进行艾灸等具体操作方法。

还记得上次的如何自我判断“湿气”重不重?吗?
今天,接着上次的话题,咱们继续聊聊....
“湿气重”该怎么办呢?
有没有简单又实用的“除湿”方法呢?
艾灸!一招教你制服“湿气”~~
艾灸作为一种中医疗法,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而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消肿散结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艾灸的“除湿”作用。
艾灸为什么能除“湿气”?
01 艾灸产生的特殊的“药气”所引起的效应
《名医别录》日:“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艾灸所采用的艾叶味苦辛,性温,为纯阳之品,加之艾火产生的热力,所以使得灸法具有独特的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祛湿之功效。而“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因此艾叶能起到“除湿”的作用。
艾灸时产生的“药气”由皮表和呼吸被身体吸收后,能起到直接“驱邪的效应”。
02 艾灸生火热,其热刺激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生热,适量的热刺激施于适当的穴位产生治病效应。艾灸的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皮肤代谢组织的代谢能力加强,促使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吸收
总之,艾灸的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其中就包括了以上提到的药物因素局部刺激因素,当然穴位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哪些穴位能“除湿”呢?
体内有湿气首先需调脾胃功能,防止脾阳受损,增强水湿运化的功能。
临床上常常选用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地机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起到健脾理气,运化水湿的作用。
1、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清利湿热,健脾理气
2、三阴交
定位:足踝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取穴。
功效:清利湿热,健脾理气
3、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功效: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4、丰隆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
功效: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
5、地机
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解痉镇痛,行气活血
当“湿气”偏热时,配合谷、内庭、曲池,既能清肌肤湿气,又可化胃肠湿热。
当“湿气”偏寒时,配合大椎,肺俞,提升阳气,驱寒湿邪气。
当“湿气”偏虚时,配合脾俞、胃俞,健脾和胃,利湿升清;或配合肾俞,补肾阳而化气行水。

那要怎么做艾灸呢?
艾条灸方便、实用,最适合日常使用,其中常用的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温和灸,将点燃艾条相对固定在距穴位1.5-3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有红晕为度。
适用于一切灸法主治病症,多用于慢性病。病程日久,迁延难愈的“湿气”可选用此灸法。
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接近灸的部位平衡往复回旋熏灸(距皮肤约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有红晕为度,一般可灸20-30分钟。
适用于风寒湿痹,瘫痪及广泛性皮肤病等。寒湿或“湿气”表现在皮肤时,可选用此灸法。
雀啄灸,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有红晕为度,一般约灸5分钟。
多用于多用于急症,小儿疾患和较顽固的病证。迁延难愈的“湿气”亦可选用此灸法。
每天艾灸一次,每个疗程 15 天,灸至症状改善。
另外,“除湿”还可以根据体内环境的寒热,配合拔罐或刮痧等中医理疗手法。适量的运动和晒太阳也能振奋阳气,帮助体内水湿的祛除。
参考文献:
[1] 单桂敏著. 单桂敏灸除湿寒[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8.
[2] 路志正著. 大病预防先除湿 无病到天年 2[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9.
[3] 封一平编著. 祛湿热毒预防做得好,大病不来找[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6.
[4] 吴中朝编. 艾灸补虚除寒湿[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08.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