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话说:“人过七十不上坟”有没有道理?其实这里大有讲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话说:“人过七十不上坟”有没有道理?其实这里大有讲究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29889454_121692901/?pvid=000115_3w_a

古人有云: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可见古人对于不同年龄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建议,对上了年纪的人们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要求。那么,古话“人过七十不上坟”又是怎样一个道理呢?

上坟又称扫墓或挂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上坟的时间通常是逝世者的忌日、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在这些日子里,晚辈们通常会带着香烛、纸钱、花圈、鞭炮等祭祀用品来到去世的亲人坟前祭拜,既是表达自己对逝者想念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一个人孝顺的时刻。

那么为什么“人过七十不上坟”呢?按理说,人活到七十岁的时候,见过的人更多,要祭拜的亲人也就更多。《论语·为政》中孔子也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什么都能从心所欲了,偏偏却不能上坟呢?

其实,“人过七十不上坟”这一说法,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孝道文化和人伦智慧。

首先,从身体条件来看,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行动不便,长途跋涉去上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古人讲究养生,注重身体的调养,因此不建议老年人进行过于劳累的活动。

其次,从心理层面来看,老年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往往更加浓烈。如果频繁上坟,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哀伤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因此,适当的节制反而是一种保护。

再者,从社会角色来看,七十岁的老人在家族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照顾家庭,教育后代,传承家风。如果频繁上坟,可能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影响他们在家庭中的作用。

最后,从文化传统来看,上坟是一种庄重的仪式,需要一定的体力和精神准备。七十岁的老人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那么他们的上坟可能无法达到应有的仪式感,反而有违孝道的本意。

综上所述,“人过七十不上坟”并非是对孝道的违背,而是一种更加智慧的孝道实践。它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对身体的关怀,对心理的呵护,以及对家族责任的担当。这种智慧,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和借鉴。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