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参加全国中小学语文跨学科研讨会
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参加全国中小学语文跨学科研讨会
2024年10月17日至20日,全国中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学术研讨会在江苏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天津、湖南、陕西、山东、浙江等地的优秀教师和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组织了来自5个省市的16位成员教师参与此次盛会,并在会上分享了工作室的建设经验和教学成果。
语文跨学科教学学术研讨会现场
顾之川老师学术报告
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此次参会的成员包括:北京八中田姝老师、北京十中陈海印老师、北京钱学森中学杜晓丹老师、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陈琼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金亚老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徐晓老师、北京顺义九中马荟苓老师、天津塘沽渤海石油二中胡喜平老师、江苏东台中学陈月老师、江苏东台实验中学城东分校唐小莼老师、江苏泰州二中夏智慧老师、江苏丰县宋楼中学张海涛老师、湖北十堰郧阳中学武登峰老师、湖北十堰一中黄佳琪老师和胡安武老师、广西大学附属中学莫柳春老师。
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团队参会合影
工作室团队与李震等老师合影
工作室团队与顾之川老师合影
10月18日,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在研讨会主会场分享了团队建设经验。工作室助手、北京丰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徐晓老师代表发言,主题为“交流借鉴重提升,课题平台促成长”。徐晓老师介绍,“北京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以“语用化语文教学”为主张,倡导通过口语和写作实践来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言语表达的“动”,激“活”思维、审美和文化的语文教学。这一理念得到了《中国教育报》《教学与管理》等权威媒体的推介。
工作室注重交流互动,纵向优化团队建设经验,横向与全国语文专业团队保持互动交流。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方向,鼓励成员通过读书、教书、写书促进“教学、教考、教育和教研”的和谐发展。工作室还搭建了“善读善写来探求”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助力成员成长。成员们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40余项一等奖,并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往日活动照
10月18日至19日,全国32名优秀教师现场讲授跨学科主题语文课。赵长河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北京市丰台区骨干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备课组长金亚老师代表工作室展示了示范课《绘就中轴线新画卷,创意保护我能行》。金亚老师的课堂设计独具匠心,采用“过去—现在—未来”和“认识—宣传—保护”的双线结构。通过绘制北京中轴线示意图、参与“数字中轴·小宇宙”网络闯关游戏等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数学等跨学科知识,深入理解中轴线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金亚老师现场授课画面
北京八中田姝老师作为导师现场评课,她引用江苏省特级教师陆志平的观点,强调跨学科语文课要体现新课标要求,即“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北京八中田姝老师现场评课场景
金亚与山东特级教师范兴华老师合影
金亚、田姝与授课班级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