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人见人爱的史莱姆,到底什么来头?
游戏中人见人爱的史莱姆,到底什么来头?
史莱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游戏角色,却在游戏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勇者斗恶龙》到《最终幻想》,从《魔兽世界》到《我的世界》,这个外表像一团黏液的生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玩家的心。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游戏中人见人打,却又让人难以忘怀的角色背后的故事。
2010年的时候,《Fami通》曾评选过玩家最喜爱的50位游戏角色,《勇者斗恶龙》的史莱姆名列第四,前三名分别是斯内克、马里奥、克劳德。纵观这份榜单,绝大部分都是有头有脸的角色,只有史莱姆,很不负责地长成了一团黏液的形状,贴着一张面瘫脸。
论外观,论能力,史莱姆都不能和这份榜单中的其他角色相比。
史莱姆流行的背后原因,设计者堀井雄二曾有过解释:
“可能是因为它是玩家第一个要战胜的敌人,并且很容易被打败,同时它们又很可爱……人类的角色在不同的游戏中会有变化,但史莱姆一直在那里。”
从《勇者斗恶龙》开始,史莱姆慢慢在多类型的游戏中拓宽戏路,无论是什么玩法,什么风格,史莱姆总能被安插进去,堪称是一名“全能型艺人”。为了适配游戏的背景设定,它又繁衍出各种能力和外观的表亲,比如《魔兽世界》中的软泥怪。
《瑞奇与叮当》中的Amoeboid。
《我的世界》中的史莱姆。
那么史莱姆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我们得从它的英文原名“Slime”说起,它在英文中有黏液、软泥的意思,生物学上存在一种名为Slime mold的东西,中文名叫粘菌,外观和史莱姆有几分相似。千万别手贱搜索这个词,你会恶心得吃不下饭。
上世纪70年代,Gary Gygax和Dave Arneson在设计桌游《龙与地下城》时加入了一种名为绿色史莱姆(Green slime)的东西,它可能是游戏史上的第一个史莱姆。
维基百科对这玩意有非常生动的描述:
“这是一种可怕的,散发着恶臭的生物,像是鲜绿色,粘粘的,潮湿的苔藓,长在地下室、下水道、地下城、矿山等一类地方的墙壁和天花板上。”Gary Gygax在《龙与地下城怪物手册》中把它画了出来。
如果说《龙与地下城》中的绿色史莱姆更像是一种植物,那么1981年发布的《巫术》则给史莱姆增加了更多动物的属性,它的名字叫泡沫史莱姆。
在RPG游戏的发展史上,《巫术》毫无疑问是一部传世经典,它的系统脱胎于《龙与地下城》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打牢了地牢探险这一游戏类型的根基,对后世的RPG游戏,尤其是《勇者斗恶龙》和《最终幻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中细节足够另起一篇,今天我们单说泡沫史莱姆——这一设计直接影响了堀井雄二,他在一次采访中说:
“我真的被PC游戏《巫术》迷住了,里面有一种看起来很简单的生物,我从中得到了灵感,信手涂画出了这个黏液形状的角色,并将其交给角色设计鸟山明先生,他将其做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史莱姆。”
(《勇者斗恶龙 元气史莱姆》)
在最初的设计中,史莱姆只是一堆黏液,但是鸟山明把它设计成了水滴状,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造型看起来非常“完美”。
这些小家伙刚登场时只是些战斗力低下的小怪,和《勇者斗恶龙》中的其他怪物一样,它也有自己的口头禅:噗噜噜,有点像是在吃什么东西。它们喜欢用goo替代英文中的词语和音节,比如把“human”说成“gooman”。
游戏发售后,史莱姆的形象意料之外地受欢迎,其后的每一部作品也顺理成章地给史莱姆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戏份。
(从左至右分别为:泡沫史莱姆、金属史莱姆、国王史莱姆)
在1987年发布的《最终幻想》中,同样出现了这种名为“绿色史莱姆”的东西。
在NES版本中,它被称为SCUM,攻击力仅象征性地点了1点,防御值却高达255。攻击能使人中毒,因此玩家在穿越沼泽洞窟时,得事先备好解药。
史莱姆几乎在每一代《最终幻想》中都有登场,其模样似乎也越来越恶心。
(从左至右分别为3代、5代、12代中的史莱姆)
再来看看《瑞奇与叮当》中史莱姆Amoeboid的样子,不难发现它其实没逃出《最终幻想》的影子。
这些东西没多少攻击和血量,但是非常烦人,它们会一分二,再二分四, 一发子弹秒不掉。
实际上,Rilgar星球上的Amoeboid已经被全数消灭,但是它们现在依旧子孙满堂,靠的就是强大的分裂和繁殖能力。
《魔兽世界》中的软泥怪算是史莱姆的亲戚,它的英文名是Ooze,和Slime一样有软泥的含义。
这些东西经常出现在一些肮脏和潮湿的地方,吞食和腐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死亡后会掉落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可能都是吃完没消化的。
暴雪对这种生物的背景没有过多地着墨,它们属于什么势力,是否有自我意识,靠什么来生存和繁殖,没有人能确定。
在《炉石传说》中,软泥怪的登场率不低,那张酸性沼泽软泥怪是带武器职业的噩梦。
注释是:“软泥怪喜欢弗拉曼柯舞。别问为什么。”这类舞蹈起源于西班牙,带有非常夸张的肢体动作,软泥怪没有骨头,你懂的。
淤泥喷射者是一张性价比很高的嘲讽牌,死亡后会召唤一个泥浆怪。
分裂软泥怪的效果类似,它会在回合结束时召唤一个该随从的复制。
这三张卡牌概括出了软泥怪或者说史莱姆的两个核心特征:吞噬一切的腐蚀性和野火烧不尽的分裂能力。
如果它有台词,那应该是:我打不死你,也要恶心死你。
史莱姆存在的逻辑是如此自然,肮脏的地方常常是阴暗潮湿,寸草不生的,遍布着垃圾和粘稠的物体,如果那里还生存着什么生物,那就应该是史莱姆,它不挑食,智商低,生存能力强。
所以请小心,即使这只史莱姆长得跟《勇者斗恶龙》中的一样可爱,也别被蒙骗了,等自己也变成了一堆黏液,一切都晚了。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话题:你最喜欢哪个游戏里的哪只史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