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出炉
重磅!《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出炉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替奈普酶(TNK)作为一种新型溶栓药物,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和便捷的给药方式,在AIS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近日,《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年会上正式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用药指导。
替奈普酶的特点与共识制定背景
杨庆武教授介绍,对于卒中再灌注治疗,时间就是生命,既往研究显示:
- 发病至治疗时间每节约1分钟,获得平均1.8天的额外健康寿命;发病至治疗时间提前15分钟,可以为患者增加1个月的健康生活时间;而每延误15分钟,得到良性治疗结构的概率降低10%。
- 接受介入治疗提前20分钟,患者可获得平均3个月的额外健康时间。
图1 时间就是生命(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在这种“时间就是大脑”的背景下,传统药物难以满足卒中救治“快速”的需求:
- 第一代溶栓药物代表尿激酶:无特异性,出血风险大,需静滴给药,用时30min。
- 第二代溶栓药物代表阿替普酶(rt-PA):需静推+静滴给药,一般用时60ming。
图2 传统药物难以满足需求(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而替奈普酶(英文名Tenecteplase,缩写TNK)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针对性改造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蛋白基因中“T、N、K”三个位点而获得的一种基因重组蛋白。静脉推注5~10s,一针溶栓,方便快捷。
图3 替奈普酶(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杨清武教授表示,从2005年到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已有26个国家合作开展超过97项使用TNK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图4),本“共识”通过总结国内外先进临床研究,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TNK静脉溶栓治疗AIS。
图4 TNK证据充足(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共识推荐意见汇总
(一)TNK适应证及时间窗
- 发病4.5h内符合rt-PA静脉溶栓适应症的AIS患者,静脉注射TNK有效且安全性好(Ⅰ级推荐,A级证据)。
- TNK静脉溶栓治疗AIS前后的管理措施与rt-PA静脉溶栓相同(Ⅰ级推荐,A级证据)。
- 在移动卒中单元院前静脉溶栓治疗AIS,可使用TNK静脉注射 (Ⅱ级推荐,B级证据)。
- 对发病4.5~24h,或起病时间不明、但距离最后正常时间小于24h,伴有大血管闭塞且存在灌注不匹配的AIS患者, TNK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Ⅲ级推荐,C级证据)。
(二)TNK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
- 对于发病4.5h内伴有大血管闭塞、并拟行桥接取栓的AIS患者,0.25mg/kg TNK较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显著提高再灌注率,并缩短动脉穿刺时间 (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TNK剂量选择
- AIS静脉溶栓推荐使用TNK剂量为0.25mg/kg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25mg (Ⅱ级推荐,A级证据)。
(四)TNK安全性
- TNK 0.25mg/kg与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的安全性相似,未增加颅内出血风险(A级证据)。
图5“共识”推荐意见汇总(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TNK静脉溶栓治疗AIS细分人群研究仍在开展
接着,杨清武教授介绍,国内外对于TNK静脉溶栓治疗AIS细分人群研究仍在开展,比如ATTEST 2、3T Stroke-Ⅲ、TASTE等(图5)。
图6 TNK研究(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一)发病4.5h内AIS在研临床研究
表1 发病4.5h内AIS在研临床研究(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二)超时间窗AIS及醒后卒中在研临床研究
表2 超时间窗AIS及醒后卒中在研临床研究(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三)大血管闭塞、桥接取栓、后循环溶栓在研临床研究
表3 大血管闭塞、桥接取栓、后循环溶栓在研临床研究(图源杨清武教授PPT)
小结
最后,杨清武教授总结道:“作为新一代溶栓药物,TNK便捷的给药方式及优越的药理学特性,使其成为目前更具前景的一线溶栓药物。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能为 TNK静脉溶栓治疗AIS提供更确凿的证据,也期待更多新型溶栓药的研发为AIS的救治提供更有力手段。”
“共识”将于2022年12月发表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2年第48卷第11期,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