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镜头详解】拍照中的眩光和鬼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镜头详解】拍照中的眩光和鬼影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7/18/85359500_1143129609.shtml

在摄影中,眩光和鬼影是常见的光学现象,它们不仅影响照片的清晰度,还可能破坏画面的美感。本文将深入探讨眩光和鬼影的成因,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帮助摄影爱好者提升拍摄技巧。

眩光、鬼影和反光

眩光&鬼影

我们先从眩光和鬼影开始讲起。眩光和鬼影都是逆光拍照的时候常见的现象。

网上找了两个图,简单说明一下。

眩光效果如下图所示,在逆光拍摄时,光源(图中的太阳)四周出现了一圈光晕和雾化的现象(P.S. 不建议用相机拍太阳,如果需要拍摄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鬼影现象则如下图所示,在与光源成一条直线上出现一个或多个虚影(上图也有)。

虽然眩光和鬼影在某些时候用得好会有一些独特的艺术效果,不过这里我们先来说说这些东西的原理和避免方式吧。

罪魁祸首——成像中的镜头内反光

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我们就要说到之前文章中说过镜头中的反光了。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张图。图源老外的论文,《Veiling glare in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大概意思是讲的在HDR成像过程中的炫光效应。

在图中,我们将实际成像的光线分为三类。

第一类光线是外界光在被摄物体上反射后,经过透镜组折射后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光线。

第二类光线是外界光在外界经多次反射后,经过透镜组折射,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光线。

这两类光线都是外界输入的光线,和我们实际拍摄成像强相关。

而第三类光线是在透镜折射过程中的反射光线,这种反射光线在其他透镜组上可能还会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最后在传感器上成像。

如果入射光比较强,相对的反射光和折射光也会增大,传感器上出现的反射光成像也会越清晰。

下图用理想透镜的成像和实际透镜的成像的对比,提供了更清晰一些的解释。

镜头内反光的来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都有讲解,这里简单的说明一下吧。

被光学折磨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光线在射入介质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和折射,如下图所示(图源百度)。

这样的反射现象,也会发生在光线从外界射入镜头中的透镜组,或光线在镜头内部的透镜组中传播时。

而这些反射光,会在镜头内部的透镜组中出现多次的反射。

如果这些反射到达了传感器,那么传感器上就会出现本不存在的虚影。

消除反光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眩光和鬼影是镜头内部的镜片组之间的反光导致的。要降低眩光和鬼影,自然就要从消除反光入手。

镜头镀膜

要解决反射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镜头内部透镜的光学参数(增加透过率)。而要增加透过率,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进行镜头镀膜。

镜头镀膜简单来说,就是在镜头玻璃上利用真空沉积技术在镜头上布置一层(或多层)很薄的透明膜,来增加光线的穿透率,降低镜头内部的反光。

实际上镀膜不只是用来增加光线穿透率,还能实现一些其他的效果,例如某些材料的镀膜能够防止划痕和油污。

一般来说镀膜是根据光学的干涉原理,在镜头表面镀上一层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物质(通常为氟化物),使镜头对这一波长的色光的反射降至最低。

当然,不少镜头会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多层镀膜,或者使用不同的镀膜工艺来避免镜头内部的反光。

例如之前提到的佳能的亚波长结构镀膜,就是使用了特殊的镀膜技术来实现避免反光:

当然,这属于镜头设计领域,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只要考虑钱包就好……

算法处理

在搜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老外的一篇论文。简单看了一下,大概就是通过一些图像处理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成像的信噪比。

相关的材料太复杂我就不搬运了,这属于ISP同学的领域……作为消费者……嗯,我就不重复了。

其他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减少眩光和鬼影。例如,改变拍摄角度避免逆光、调整拍照参数,根据不同的眩光类型增加滤光镜(Filter)等。

实际上,眩光和鬼影会因为内反射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过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展开了。后续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再补充一下。

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

眩光鬼影皆虚幻,全因内反射捣乱。

镜头镀膜减反光,算法抑制潜力强。

改变参数增滤镜,下个血本拍照香。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接下来也会介绍其他的拍照小知识。敬请期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