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特种邮票即将发行,领略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数学之美》特种邮票即将发行,领略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数学节,也是圆周率日。中国邮政定于今年3月14日发行《数学之美》特种邮票,以方寸之间展现数学的无限魅力。近日,随着发行时间的临近,邮票图稿正式公布。
图源:中国集邮
这套邮票共包含四枚,分别以“圆周率”“毕达哥拉斯定理”“欧拉公式”和“莫比乌斯带”为主题,每一枚都蕴含着数学的深刻内涵与艺术美感。在设计不仅展现了数学的科学性,更通过现代工艺与艺术手法,让数学的魅力跃然纸上。
圆周率:从古老智慧到现代探索
图源:中国集邮
圆周率(π)是数学中最著名的常数之一,它贯穿于几何、物理、工程等众多领域。《数学之美》中的第一枚邮票以“圆周率”为主题,通过极细线条展现了经典的割圆法,这是古代数学家探索圆周率的重要方法。邮票上还呈现了帕斯卡三角,以及圆周率小数点后996位的缩微文字,彰显了数学的精确与严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邮票中突出了祖冲之和鲁道夫·范·科伊伦的贡献。
古埃及人计算得到的圆周率为 3.1。刘徽用他的割圆术,求得圆周率为 3.14,这与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算得的圆周率一致。 而到了祖冲之这里,他计算出的圆周率范围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
在经过了 962年之后,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才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卡西简化了计算公式,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 17 位。 祖冲之是怎么算出圆周率的,这个问题已经无从考证。《数学家的发现》中提到,祖冲之的著作全部失传了,而记载祖冲之圆周率值的《隋书》对此又没有具体说明。由于当时只有刘徽的割圆术一种计算方法,因此只能猜测祖冲之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在祖冲之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算盘,人们使用一种叫算筹的计算工具它们是一根根几寸长的方形小棍子,用竹、木、铁、玉等材料制成。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算筹摆放的面积就越大,每用算筹计算一次就要用笔记下结果,无法得到直观的图形和算式。因此,只要计算过程中的任何一步出现误差,就得从头开始再算一遍。经过反复筹算,祖冲之最终求得了圆周率的精准数值。
毕达哥拉斯定理:几何学的基石
图源:中国集邮
“毕达哥拉斯定理”是平面几何的核心,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数学中最古老且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数学之美》中的第二枚邮票通过烫印工艺,以多维立体图案展现了定理的证明过程。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邮票的观赏性,更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逻辑之美。
毕达哥拉斯采用了下面这种方法来进行论证。假设a、b、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要计算边长为 a+b 的正方形面积,可以把这个正方形分成5部分,即一个以斜边c为边长的小正方形和4个与给定的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用两种方法求面积,就可以得到:
经过约减,即可以得到:
毕达哥拉斯定理不仅在古代测量和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卫星导航到建筑设计,从航空航天到大数据分析,这一古老的定理始终是现代科技的基石。邮票的设计巧妙地将古代智慧与现代应用相结合,展现了数学跨越时空的魅力。
欧拉公式:数学中最美的公式之一
图源:中国集邮
“欧拉公式”被誉为“数学中最美的公式之一”,它将数学中的五个重要常数——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圆周率π、1和0——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数学之美》中的第三枚邮票以图形的方式展现了欧拉公式的美妙,通过缩微工艺与防伪技术,体现了欧拉的非凡智慧。
欧拉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了无数成就,还在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邮票上的“欧拉之眼”图案,将五个常数与防伪技术相结合,象征着欧拉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即使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欧拉依然凭借心算为数学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这种顽强的精神令人敬佩。
莫比乌斯带:拓扑学的奇妙世界
“莫比乌斯带”是一种神奇的拓扑图形,它只有一个面和一条边界,展现了数学的奇妙与抽象。《数学之美》中的第四枚邮票通过局部烫印工艺,以丰富的色彩和多维的视角展现了莫比乌斯带的独特性质。在紫外光照射下,邮票下方的银河与蚂蚁的足迹相呼应,寓意着从微观世界到宏观宇宙的无缝连接。
莫比乌斯带不仅是一种数学概念,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它象征着无限循环与永恒,反映了数学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独特视角。邮票的设计巧妙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象的视觉效果相结合,让我们在欣赏邮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深邃与广阔。
数学的美,在于它的精确与严谨,更在于它的深邃与广阔。从圆周率的无尽探索到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广泛应用,从欧拉公式的艺术之美到莫比乌斯带的哲学思考,数学始终是人类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科学的语言,更是人类智慧的象征。 《数学之美》邮票的发行是对数学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数学魅力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