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核聚变商业化节奏有望超预期,关注零部件长期投资价值
可控核聚变|核聚变商业化节奏有望超预期,关注零部件长期投资价值
核聚变有望成为民用发电领域的终极能源,行业热度持续上升,在技术路径较为确定、各国持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聚变堆商业化的节奏有望超市场预期。我们预计2030-35年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2.26万亿元,其中高温超导带材及真空室内的第一壁、偏滤器等部件具备较大投资价值。我们建议牢牢把握科技主线,关注核聚变商业化破晓之际相关材料的长期投资机会。
民用发电终极能源,行业热度持续上升
核聚变具有释放能量高、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民用发电领域终极能源。核聚变发电需满足“自持”及“可控”条件,为实现理论层面突破,多国共同合作研发ITER装置。在AI发展对电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聚变产业迎来发展机遇,行业融资规模、初创企业数量、雇员总数、供应链支出等多项数据均显示行业热度持续上升。
技术路径相对确定,聚变堆商业化节奏有望超预期
磁约束路径中的托卡马克为核聚变领域的主流装置,即使ITER装置的延期放缓了商业化节奏,自1968年以来各类托卡马克装置仍旧突破不断。我国在聚变领域也逐步迈入快车道,2023年底中核集团接棒,由 25 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中国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
2030-35年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2.26万亿元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中游为相关设备及零部件,下游为应用环节。根据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官网(PPPL)的FIRE项目介绍,一个典型的托卡马克装置最核心的主机约占30%成本,其中的高温超导带材及真空室相关部件为最核心设备。根据核聚变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核聚变企业对商业堆的规划为2030年前3台,2030-2035年22台,2036-2040年6台。结合ITER装置及FIRE项目数据,我们预计2030-35年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22600亿元。
高温超导带材2030-35年间市场空间有望超2700亿元,核心厂商加速扩产
托卡马克装置的磁体系统需要大量使用超导带材,其中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由于适用温度及成本优势,具备较大发展前景。我们预测2030-35年间全球核聚变领域超导带材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740.8亿元,国内龙头厂商已开启加速扩产。
真空室直接影响到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和能量转换效率,国内多家企业具备生产经验
真空室包括包层、偏滤器、电源系统、诊断系统等,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作用是为等离子体提供一个高度控制的电磁环境,使等离子体能够在其中被有效地加热和约束。我们预计2030-35年真空室内部件市场空间合计超 3000 亿元,钨基合金可能是未来聚变堆理想的第一壁及偏滤器材料。国内多家企业具备相关设备生产经验。
核聚变被誉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据《可控核聚变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进展》 (高翔、万元熙、丁宁等) 一文中提出的我国磁约束聚变发展路线图,我国将在2035年后建设聚变电站,同时国内产业边际进展不断。我们建议牢牢把握科技主线,关注核聚变这一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商业化破晓之际,相关材料的长期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