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红果识别指南
冬日红果识别指南
冬日里,当花草逐渐凋零,一些植物却以红彤彤的果实为大地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些红果不仅为寒冷的季节带来了一丝暖意,也成为了自然爱好者们观察和辨识的对象。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冬日红果植物,帮助您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
青黄不接的节气,花已近词穷。还有些意思的,唯丛生的玲珑红果罢了。
忍冬、红玉珠、南天竹,不堪尽数,红果子一嘟噜接一嘟噜,忽地从各种植物中不约而同冒出来,照眼明亮,聊添慰藉。
冬月,总是依赖外物对抗将天地网罗入彀的枯寒,街头停着的烤红薯摊、冬至前寄到的九九消寒图、暖融的围巾,共同挽回滑向荒寂的心情。
红果子也是冬季沉郁治愈者,粗略一看,常见的几种往往很像,戏作此文,助君识别。
枸骨
没有见过成株枸骨的人,也会觉得它熟悉——常见的观赏枸骨是多刺的品种,与西方用作圣诞装饰的欧洲冬青(又名“枸骨叶冬青”)是近亲,因此两者的叶片、果实外观有七八分神似。
实际上,枸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植物,冬青科冬青属,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评价“此木肌白,如狗之骨”,枸骨因而得名。
枸骨果实朱红、饱满,底部正中有小黑点,然而冬日里的红色果实多相似,要精准辨别往往需要借助叶片。枸骨的叶子辨识度突出,深绿革质,油光水滑,微微向内蜷收,如同长了尖刺的坚硬马褂木。
枸骨叶缘刺极尖利,且叶子生长密集,想要摘一片也是无从下手的,反倒容易自伤,因此,枸骨有一个别致的名称“鸟不宿”——飞鸟亦无法停留栖息。
积雪的时候,看枸骨别有情味,极致的红、绿、白撞在一起,颇有些视觉冲击力。
南天竹
南天竹是常见的园林花木,在江南园林的月洞门后,往往能见到细秀的一株。
南天竹是常绿小灌木,秀颀而稍觉单薄,按《花镜》所载,“树高三五尺,岁久,亦有长至丈者,但不易得耳”,可见,南天竹自来就是体量纤小的。或许因此,它的红果较之枸骨也稍小,不过,也是色同丹砂。
自然生长的南天竹,吴楚山中甚多,至于人境,则多见于庭除。三回羽状复叶,随季变色,全株有毒。南天竹不易错认,盖因姿态雅致,别具一格。
南天竹可作岁暮清供,如清人蒋英《南歌子》中所咏,“渥丹依旧叶青青。好共岁寒三友、插瓷瓶。”
火棘
火棘远比南天竹高大,高者可达三米,单论红果,也略有不同:火棘果不是浑然的球形,稍扁,底部还有一颗“五角星”。
火棘果可食,相传古时有一支土家族军队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靠火棘果腹而得以存活,于是,火棘享有“救兵粮”的美称。
火棘枝条长,有柔柔垂拂的美感,春日花开时,叶色新嫩,虽名“火棘”,开的却是白花,密密簇簇,纷纷繁繁,跟雪柳倒是相像的。
枸杞
中国人与枸杞果干是很熟络的,枸杞的药用价值令其声名远扬。枸杞苗叶可食,凉拌清新爽口。
不过,对于作为观赏花木的枸杞,很多人是陌生的。“枸”和“杞”,都是植物名称,枸杞“以其棘如枸之刺,叶如杞之条,故兼二木而名之”,“岁久本老,虬曲多致,结子红点若缀,颇堪盆玩”。汪曾祺一次写到门头枸杞结子——“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想来应是华光耀目。
艺圃水岸边种有枸杞,结果不繁,但红果的光彩是一样的。未被晒干的枸杞果是鲜嫩多汁的浆果,垂在枝头,椭圆椭圆,大者远看近似小辣椒。枝叶掩映间,很是美丽,状态与平常用来泡水的枸杞干大不相同。
冬青
冬青常见,仔细想想,常见的事物,往往是为我们格外看重的。《花镜》写冬青,笔触间多有溢美意味:“树似枸骨,枝干疏劲。叶绿而亮,隆冬不枯,可以染绯。”
昔宋徽宗考校画院诸生,以“万年枝上太平雀”为题,无一人知之。实则,“万年枝”即为冬青。可见,多识草木不是对于“识人”的规避,而是格物致知的重要一环。
@白墙下的花园
冬青寓意吉祥,自古民间多植,结出的红果更是今人惯用的年宵花。成此文时,瓶中正供两枝冬青,珠玉累结,暖人眼目。
冬青作年宵花,插瓶便很好,大型盆栽难以打理,靡费甚巨,然不耐久,稍不经意便枯萎败兴。瓶中红玉琳琅,反倒经久不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