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潮品”可能是毒品
小心!这些“潮品”可能是毒品
随着新型毒品的不断涌现,且以更加隐蔽、更具欺骗性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全民禁毒意识和防毒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毒品问题并非只存在于特定的群体或地区,新型毒品日益“狡猾”,让人防不胜防。新型毒品是什么?有着怎样的伪装?究竟有多大危害?如何提升防毒意识,禁毒又和反洗钱有什么关系?
从“减肥药”到“可乐”:揭秘新型毒品的伪装
什么是新型毒品?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等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而新型毒品是以人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新型毒品有多种样式,多为片剂、粉末或液体。伪装性强是新型毒品的特点之一。瓶装“饮料”、彩色“糖果”、小小的“邮票”等常见物品,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精心伪装的毒品。
比如:
- “网红减肥药”的陷阱:市面上流行的某些减肥药,可能含有隐蔽的毒品成分,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 “上头电子烟”的伪装:依托咪酯是一种短效催眠药,是麻醉诱导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却有不法分子将含有依托咪酯成分的“烟粉”或“烟油”放进电子烟进行销售或吸食。
- “饮料”外衣下的诱惑:以“毒品可乐”为例,其实是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的新型毒品,其外包装跟普通可乐很像,喝完会产生幻觉,全身高热发狂,比冰毒的危害更大。
全民毒品防范指南:识毒、防毒、拒毒!
随着新型毒品的不断涌现,且以更加隐蔽、更具欺骗性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全民禁毒意识和防毒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吸食毒品有哪些危害?
- 吸毒行为将对个体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或导致消化、呼吸、心血管及免疫系统的损伤,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因过量摄入导致死亡。
- 吸毒者的家庭责任感和道德观念退化,或引发家庭关系破裂,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 吸毒者为获取毒品资金,可能铤而走险,从事诈骗、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 吸毒行为增加了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如何避免毒品的危害?
根据国家禁毒办数据,2023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万起,同比上升12.6%。面对日益严峻的禁毒形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识毒、防毒、拒毒:
- 增强认识,拒绝诱惑:了解新型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提高警觉性。保持对任何形式毒品的警惕,不因好奇心或他人诱导而尝试。
- 树立正确价值观,谨慎交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负能量和颓废行为说不。避免与有不良习惯的人群交往。
- 减少高风险场所活动:尽量少去可能存在毒品流通的娱乐场所,不随意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饮料或食品,外出尽量确保食物和饮料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 及时反映,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被下药,应立即报警或寻求亲友帮助。如果不慎沾染毒品,要立即到戒毒中心寻求专业治疗和心理辅导。
禁毒和反洗钱,全民在行动!
巨大的金钱诱惑是毒品犯罪泛滥的重要原因,而“洗钱”则是毒品交易的重要环节。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洗钱,“洗白”毒品犯罪的非法所得,并为持续作案提供资金支持,使得毒品问题更加复杂化。如:
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间,童某某先后57次贩卖大麻给多名吸毒人员。童某某为掩饰、隐瞒毒资的性质和来源,使用他人实名注册的微信账户和银行卡等收取毒资3.6万余元,并将收入金额间接或直接用于个人消费,完成“洗钱”行为。
作为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禁毒和反洗钱的斗争中来。首先,要增强警惕性,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与洗钱活动的法律后果。其次,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出租、出借、出卖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账户、微信账户、支付宝账户等支付结算账户,避免无意中成为洗钱和毒品交易的“帮凶”。
禁毒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构筑坚固防线,切断洗钱活动的链条,削弱毒品犯罪的基础,创造更健康、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