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让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公开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让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公开化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sa/823125893_121165074

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一场重大危机,这场因地方诸侯王挑起的战争,最终以中央政府的完胜而告终。七国之乱不仅让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公开化,也为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以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而得名。

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位皇帝,勤俭治国、重视农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以德化民,一切都让大汉帝国蒸蒸日上。然而,在汉景帝初年,却发生了一场重大危机——七国之乱。

封国并行,地方坐大

楚汉争霸时期,为了赢得天下,当时的汉王刘邦先后封了七个异姓王。比较有名的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黥布。无论是出于形势所逼,还是信义私情,刘邦此举都透露着枭雄的无奈。等到夺得天下后,对于异姓王的不满更加明显。

已经是汉高祖的刘邦,以谋逆等罪名诛灭韩信、彭越等人,异姓封王的现象大大减少。

然而,皇帝收回的封地,转而又送给了刘氏子孙。从秦末农民起义走来的刘邦,把秦朝“历二世而亡”的原因,归咎于秦始皇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没有宗族拱卫,才让秦朝迅速地土崩瓦解。由此重新恢复分封建制,大封同姓宗族。

然而,秦朝短命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而分封制导致的中央权力衰微,更是刘邦没有想到的。

为了确保刘氏江山永固,汉高祖与宗室大臣曾有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设想很美好,现实却非常残酷,吕后专权后,大封吕姓宗族,白马之盟的誓言成为泡影。虽然吕后死后,诸吕被废,但是刘姓诸侯的势力依然强大。

汉初形成的郡国并行制度,给国家的治理留下无尽的祸患。

尤其是自汉高祖开始,西汉王朝奉行老庄的“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诸侯国轻徭薄赋,减轻刑罚,虽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却坐视诸侯国的强大。“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尾大不掉、诸侯乱政的现象,到了汉景帝时期愈演愈烈。

晁错建言,为国腰斩

汉初的封国制,不仅享有政治自主权,而且拥有自己的军队,在经济上也有征税权、铸币权和冶铁、煮盐等工商业的特权。有兵有钱,不服管教,诸侯国的问题引起了朝堂有志之士的担忧。作为内史的晁错,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汉文帝时期就已经深受重用,到了汉景帝时期更是风光无两。

早在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晁错就被派往辅助太子,等到汉景帝继位,晁错多次单独觐见皇帝,讨论国家大事。汉景帝问策于晁错,晁错也是知无不言,二人在诸侯国的问题上多次深入交流。晁错不止一次地陈述诸侯罪过,建议皇帝削藩,在他的《削藩策》中写道,“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当削藩的奏章呈到汉景帝的案前,刚刚继位两年的皇帝,太清楚诸侯王的危害。但是强行削藩,又会引起诸侯的反对。汉景帝召集王公大臣商议,性格强势的晁错坚持己见,当看到晁错有皇帝的支持后,除了窦婴表示反对,其他人都没有发表意见。汉景帝随即下诏:削夺赵王、胶西王、楚王和吴王的郡县。

削藩的命令一下,早已暗藏祸心的吴、楚,联合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和胶东王等刘姓宗亲,发动了名为“清君侧”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仅吴王的兵力,就达到三十万之众,他们还勾结匈奴、东越和闽越等国,一同发难。面对着七国的来势汹汹,汉景帝只能诛杀晁错,希望以此平息叛乱。

七国平叛,国家一统

然而,清君侧、诛晁错,本就是七国之乱的幌子,吴王刘濞对汉室的不满,早都积怨已深。在自己的封国内,吴王私自铸钱,垄断海盐,为造反谋划许久。即便是没有晁错的削藩建议,吴王的叛乱也是迟早的事。

杀掉晁错,非但没能换来七国谅解,更是加重了诸侯对朝廷的蔑视。吴王刘濞自立为帝,这让汉景帝下定决心平叛。七国之中,吴楚联军是主力,他们一路东进,直到梁国的封地。在这里,遇到了梁王的殊死抵抗。

朝廷派出以周亚夫为首的平叛军队,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与吴楚联军遭遇。深谙军事的周亚夫,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他命令汉军坚壁清野、避其锋芒。无论梁国怎么求援,周亚夫都不为所动。因为在他看来,叛军势大,必须挫其锋芒,再寻战机。一番斗智斗勇后,周亚夫看到叛军的痛处——截断粮草。叛军久攻梁国不下,后援又遭受袭击,几次主动出兵都无功而返。断了粮的叛军四处奔散,吴王仓皇出逃后,被东越王杀害,献给了朝廷,楚王则自杀身亡。

作为主力的吴楚联军被打败,其他造反的诸侯难逃命运。七国之乱,以汉军的全胜而告终,也标志着这场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以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胜出。

平叛后的汉景帝,借机收回诸侯国的许多权利,并且实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措施。等到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实行,更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后记

以吴王为首的这次叛乱,让西汉初年的封国问题彻底暴露。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博弈,在这场较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七国之乱,出师不正,难得人心。汉景帝以晁错之死,坚定了平叛的信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汉武帝时期解决诸侯国问题,政治上的大一统,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