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早产儿遭遇牛乳蛋白过敏,和足月儿有和不同?
当早产儿遭遇牛乳蛋白过敏,和足月儿有和不同?
在婴幼儿食物过敏性疾病中,牛乳蛋白过敏最为常见,这是由于人体对牛乳中部分蛋白分子产生的免疫反应。那么,什么是过敏呢?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错误地将正常物质识别为有害物质,并产生过度反应,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包括皮肤湿疹、胃肠道的呕吐、便秘、腹泻、便血,以及呼吸道的咳嗽、鼻塞、流涕等。
牛乳蛋白过敏的诊断
牛乳蛋白过敏的临床诊断金标准是“食物激发试验”。然而,其他筛查诊断方法,如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IgE检测等,在婴幼儿群体中操作并不方便,难以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更多地依赖症状、饮食内容、回避牛乳蛋白的效果以及排除其他疾病来综合判断。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差异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成熟度较低,因此发生牛乳蛋白过敏的时间会相对较晚,通常在出生后数周。这可以理解为免疫系统的“战斗力”暂时较弱。然而,一旦发生过敏,早产儿的症状会比足月儿更为复杂,病情也更容易向严重方向发展。足月儿多表现为单纯血便,而早产儿则可能出现呕吐、腹胀、腹泻、便血等症状。在急性发作时,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脱水、休克等;长期慢性发作时,则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早产儿的喂养建议
对于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本身就是低敏性食物。但母亲需要严格回避含牛乳制品2-4周,之后再重新引入牛乳制品并观察小儿症状。如果母亲需要长期回避牛乳制品,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当早产儿出现严重过敏症状或母亲身体条件不允许饮食回避时,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可直接使用氨基酸或深度水解等低敏配方,使用时间应在3-6个月。
早产儿有追赶生长的特点,对营养需求较高。单纯依靠母乳或低敏配方有时不足以支撑快速的生长发育,因此部分早产儿有强化营养需求。目前,市面上的母乳强化剂和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大多来源于牛乳,且为完整或适度水解牛乳蛋白类型,不适合牛乳蛋白过敏的早产儿。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深度水解配方浓泡方式提高能量密度,但需要保证奶液渗透压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根据早产儿的生理需要量,予以维生素D、钙、铁等营养元素的差额补充,并做好体格发育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查。
预防方法
预防早产儿牛乳蛋白过敏的方法只有一个:鼓励母乳喂养,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尽量避免牛乳蛋白的摄入,以降低过敏风险。诸如服用益生菌、母亲提前回避牛乳制品、预防性使用低敏配方奶粉喂养等方式,并没有预防效果,临床上并不推荐。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J].中华儿科杂志,2024,62(1):12-21.
- 李丽莎,杨碧媛,欧淑娴,等.《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国际共识指南》解读[J].新医学, 2022, 53(2):5.
关键词:早产儿 牛乳蛋白过敏 喂养 过敏 氨基酸配方 深度水解配方
适用人群:早产儿家庭 基层医护人员 相关行业人员
分级:入门核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