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歹”字趣谈:从残骨到贬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歹”字趣谈:从残骨到贬义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wfnews.com.cn/content/2024-11/18/content_2623890.htm

导读:汉字“歹”在现代汉语中常带有贬义色彩,如“歹徒”“歹人”等。但你知道这个字最初是什么意思吗?它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本文将带你走进“歹”字的文化世界,从甲骨文到小篆,从残骨到贬义,一探究竟。

说“歹”

今人看到“歹”字,往往会想到“歹徒”“歹人”等一系列贬义词。但为什么“歹”字有这么强烈的贬义味道呢?

其实,从文字学角度而言,该字本来应读作“è”,写作“歺”。《说文解字》谓:“歺,列骨之残也。”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列”字也从歹,其右边则为立刀(刀作为部首时的一种变形)。《说文解字》谓:“列,分解也。”即用刀分解之意。那么,分解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还得回到“歹”字。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字本作歺,俗作歹。剔去肉以后的残骨。”这是对“歹”的甲骨文字形的形象描述。在今天的楷书字形里,该字通常不写作“歺”而写作“歹”,而“歹”字也引申出与“好”对立的意思来。

“歹”的甲骨文字形为
小篆写作
都像极了残破的骨头。残破的“残”字里面也有“歹”字,其小篆写作
《说文解字》谓:“残,贼也。从歺戋声。”“戋”为二戈,以二戈攻骨,其意可知。

比较完整的骨头,在《说文解字》中写作“冎”,其甲骨文字形写作
《说文解字》谓:“冎,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头隆骨也。”可谓描述精妙。

当然,这种骨头也是可以“剐”的,“剐”字甲骨文写作
小篆写作
只看字形即令人毛骨悚然,感觉极其残忍。

这个字出现得比较晚,《说文解字》未收录,古代字书以为是“冎”之俗字,也有学者以为是楷书字形中“别”的异体字。但我们今天的用法已经固定下来,就是“剐骨”之意。

稍微感觉好一点的可能是“别”字。这个字形在《说文解字》中查不到,因为《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为
《说文解字》谓:“别,分解也。从冎从刀。”即把骨头分解出来的意思。骨与肉被强制用刀分离出来啊!从这个字,我们大概能体会一点古人写离别诗为何总是那么凄凄惨惨了吧?

说“歹”字,就不能不说“死”字。“死”字的甲骨文字形写作
前辈学者称其为“生人拜于死骨之旁”,即活着的人在祭拜死者之骨。古人死去,通常都是土葬,肉身腐化后剩下的便是一堆枯骨。

人是有感情的,面对亲人的逝去,直接说“死”这个字,感情上往往是很难接受的。所以,清代大学者段玉裁就曾经说:“亦谓死为亡。孝子不忍死其亲,但疑亲之出亡耳。”“亡”的本义是不见、找不到、丢失、逃亡等,与“死”是大不同的。但亲人去世,便再不能相见,与“亡”有相通处,故以“亡”代“死”,较为令人容易接受。

在我国古代,对“死”的表述,按照人的社会地位确定了固定的说辞。

比如,《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这其实也是对尊者之死的一种讳言,其本质与普通人把长辈之死称为“去世”“仙逝”并无两样。但用“崩”字,却分明有天子之死动静很大、社会影响很大之意。

古代对诸侯之死,也有个专用字,为“薨”。《礼文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