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自述大学时期的创业经历
雷军自述大学时期的创业经历
在创业圈里,雷军的名字如雷贯耳。从金山软件到小米科技,他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然而,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他大学时期就展现出的创业精神和不懈追求。让我们一起回顾雷军自述的那段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创业岁月。
1989年5月,雷军在电子一条街上结识了王全国。当时,王全国是校办电脑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两人很快成为好友,这份友谊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王全国在金山担任副总裁兼CIO。
当时,王全国正在开发加密软件的界面,而雷军则在编写加密软件的内核。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暑假期间合作开发一款加密软件。八月份,他们正式开始工作,经过两周不分昼夜的努力,完成了所有编码、界面设计、测试以及说明书等任务。这款加密软件就此诞生。
受当时正在放映的电影《神秘的黄玫瑰》启发,王全国建议以"黄玫瑰小组"作为他们的署名。从此,"黄玫瑰小组"成为了他们的标志,在之后的作品中,他们经常使用"馈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这句话作为标准签名档。BITLOK发布后,获得了同行不少的赞誉,"黄玫瑰小组"也开始有了点名气。
"反病毒专家"
1989年底,计算机病毒刚刚在国内出现,就引起了雷军极大的兴趣。为了解决学校机房染毒的问题,他与同学冯志宏合作开发出了《免疫90》,这是他的第二款商业软件。
回忆起当时的合作,冯志宏说:"当时病毒流行来,就起了念头要做一个杀毒软件,两个人都有这个想法,就有合作啦。当时的条件并不好,我们在外面的一个公司找了一台机器上机,两个人分工合作开发程序,因为寒假自由时间比较充裕,就选择了在寒假进行开发。武汉的冬天特别冷,每天我们都从武大骑车到那个公司去上机,风雪无阻,脚也生了冻疮,放假时食堂吃饭不方便,就经常自己动手煮波纹面,直到几年后雷军还在提'冯志宏煮的波纹面很好吃'。"
《免疫90》是用PASCAL语言编写的,最终版本可以查、解当时发现的所有病毒。这个杀毒软件具备病毒免疫功能,如果染上病毒,该程序可以像抖落身上灰尘一样把病毒清除;还做到了样本库升级和在英文环境下英文显示,在中文环境下中文显示;用户甚至可以用文本方式手工增加病毒库。这些功能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稀奇,但要知道这是1989年底的作品。
《免疫90》售价260元一套,上市后在武汉就卖出了几十套,雷军和冯志宏每人赚了好几千元。在老师推荐下,《免疫90》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雷军还在《计算机世界》等刊物上发了很多篇关于病毒的文章,成了当时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最让他难忘的是,还在学术刊物《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并入选第一届青年计算机大会论文集。当时,湖北省公安厅还专门请他讲课,讲反病毒技术。
不少创业者想白手起家、空手套狼,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情。雷军特别想问:你为什么不能先做能力及资源上的积累后再创业呢?如果你觉得机会难得,为什么不去试图说服更多人给资源后再创业呢?